出版时间:2010年03月 |
当前,中国已从一个发展中国家跻身进入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未来20~30年,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领域将日益拓展,地位将明显提高,配置资源的范围不断扩大,迫切需要若干个与之相称的世界级大都会的支撑。2008年底国家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珠三角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珠三角地区建设成为中国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要在2020年把珠三角打造成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蓬勃发展的大珠三角经济圈和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域,为港深地区发展成为世界级大都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强劲的动力。2009年5月,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深圳与香港共同推动形成全球性的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创意中心,提升深港在全球金融竞争中的地位。
2009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在总结过去30年发展辉煌成就的同时,我们应思考深圳特区未来如何构建新的创新平台,在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城市建设创新等领域创造先行先试的新业绩。我们认为,为加快推进港深世界级大都会的发展,深圳需要从珠三角甚至国家的范围内思考未来特区的制度创新功能,同时,在城市空间战略上形成“多核多心”的发展格局。
规划中的前海地区,集“海、陆、空、铁”和保税港、口岸功能为一体,是深港未来跨境交通枢纽的新交接点,在这里实现深港高端产业的对接交融,深港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对接交融,深港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的对接交融,为珠三角产业升级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是深圳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也是今后30年深圳应该全力打造的一个创新增长点。因此,在谋划未来前海定位时,要站在国家利益和区域发展的历史高点上,抓住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复合性的交通枢纽、高端产业聚集地和体制创新特区的优势,使深圳经济特区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顺应世界经济的新格局,支持珠三角地区经济的新发展,为中国经济新的腾飞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认为,未来前海的发展应主打“创新牌”,建设国家级的创新枢纽和开放型经济枢纽,以全新的特区模式进一步提升深圳的国际化城市能级,引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和国际都会圈建设。具体而言,就是按照《珠三角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以“一国两制”框架下的综合配套改革制度创新和科技(服务)创新、物流创新、金融创新、城市建设创新,形成前海“五大创新枢纽”功能。其中,关键点是制度创新。通过粤港合作制度创新,强化深港在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城市建设领域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化港深共建世界级大都会的战略构想,将前海打造成全面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和开放型经济战略的重要枢纽港区。
考虑到未来前海在制度创新方面的特殊性和引领中国创新发展的战略地位,建议国务院同意在前海地区成立“前海新区”,并将前海新区的行政级别高配,由深圳市常务副市长担任新区管委会主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深圳市人大,通过特区立法,制定《前海新区条例》,给新区法定的制度创新和灵活决定法律适用的权力。近期,可成立前海开发管理局,以独立的法定机构,编制《前海新区总体规划》,报广东省和国务院审议通过,推进前海的前期规划、开发。同时,前海未来的发展应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由深圳香港两地合作进行,具体来说,由深圳主政,香港参与管理,突破两地合作发展在地域上的限制,采用更加灵活务实的制度进行开发管理。
一 前海新区的优势及开发思路
1.发挥复合性交通枢纽优势,打造外向型流量经济的国家枢纽
前海地区是一个集“海、陆、空、铁”各种战略性交通资源于一体的复合性交通枢纽,是我国现有交通和口岸功能最为完备、最为密集的全能型枢纽港区。前海是深圳西部港区、大铲湾港区和保税港的所在地,是名副其实的海运枢纽区域和管理平台,具备发展成为贸易枢纽的优越条件。前海位于香港国际机场和深圳国际机场两大空港的中心区域,是规划中的深港机场快线枢纽站,同时它又可通过西部通道直接连通香港,兼具口岸功能。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南坪快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