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6月 |
1992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大连保税区,是全国15个保税区之一,是中国东北地区唯一的保税区。大连保税区比照国际惯例,实行“境内关外”的管理模式,享受免税、保税等优惠政策,加快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大连市、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扩大开放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拉动和辐射作用,已经成为东北地区与国际经济运行惯例接轨的重要平台、沟通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重要桥梁、拉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从当年1.92平方公里的保税区,到1.5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和1.5平方公里的保税物流园区,再到6.88平方公里的保税港,开放面积的不断扩大,开放功能的不断增加,与国际全面接轨步伐的不断加快,大连保税港区正逐步成为中国东北地区与国际生产要素市场全面接轨的“开放高地”。
一 大连保税区设立与基本情况
(一)大连保税区发展历史沿革
1991年下半年,大连保税区开始筹建。1992年5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设立之初的大连保税区面积为1.25平方公里。同年10月,大连保税区经海关总署验收合格,正式启动运作。
2000年4月2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大连出口加工区,是全国首批15个出口加工区试点之一,也是中国东北地区沿海开放城市中唯一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2004年8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同意扩大保税区与区港联动试点的复函》,正式批准大连保税区与邻近的港口开展区港联动试点,建设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大连区港联动区位于国际深水良港——大窑湾集装箱码头岸线腹地,面积为1.5平方公里。大连区港联动区具有四项功能:一是国际中转。对进入区内的国际、国内货物进行分拆、集拼后转运至境内外其他目的港。二是国际配送。对进口货物进行分拣、分配或进行简单的商业性加工后向国内外配送。三是国际采购。对采购的国内货物和进口货物进行综合处理和简单的商业性加工后向国内外销售。四是转口贸易。2004年11月24日,大连保税区物流园区通过国务院联合验收组正式验收,开始封关运作。
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大窑湾保税港区。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实现封关运作的保税港区。2007年8月20日,大窑湾保税港区一期通过国家验收。
2010年1月20日,金州区二十里堡街道整建制移交大连保税区管理。至此,大连保税区行政管辖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已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保税区。
(二)大连设立保税区的优越条件
1.可以依托北方重要城市大连
大连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总面积12574平方公里,总人口550万人。大连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金融和商业十分发达,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旅游城市,享有“北方香港”的美誉,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大连还是各类金融机构最密集、外汇结算和交易量最大、期货市场交易最活跃的金融服务中心。大连是东北重要的科技、教育、文化中心,有21所高等院校,每年培养高级专业人才近万名。
2.具有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
大连地处东北亚经济地理中心,国际、国内两大经济圈的交会处,渤海湾的门户,在我国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与日韩、东南亚之间资源、资金和技术的对流中,起到了中心枢纽的作用。大连商品交易所、北方粮食批发市场与北良码头、国家粮食储备库,形成了粮食期货交易、储藏、物流体系,是亚洲最大的粮食集散地。大连还是全国最大的石油液体化学品集散地。大连保税区地处建设中的大连新市区中心,距市中心29公里,距国际机场26公里,距沈大高速公路10公里,从大连市内到保税区有轻轨列车,交通十分便利;保税区距离最近的铁路货运站仅2公里,与东北铁道动脉相接,并贯通全国六大铁路干线,客货运输可达全国各地。
3.具有优越的港口条件
大连港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最大的货物转运枢纽港之一。大连保税区辖区内建设和规划的各类码头泊位达110个,周围环绕大连港、大窑湾港、鲇鱼湾油港、大连湾港、北良粮港、和尚岛煤港、矿石码头七大港口。大连大窑湾集装箱港为北方地区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承载了我国东北地区绝大部分货物的出口运输,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集装箱枢纽之一。目前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通航,其中集装箱码头、矿石码头、原油码头、粮食码头、汽车码头五大专业化深水码头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建设水平位居国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