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1978~2008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核算——基于Malmquist方法
    ——基于Malmquist方法

    作者:张自然 刘霞辉 出版时间:2010年03月
    摘要:本文运用单一地区的Malmquist指数法对1978~2008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进行了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全国的TFP增长和各个年份各省区市TFP平均增长有所不同,1991~2008年间中国TFP增长是各个省份的TFP平均增长的近两倍。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各省份的TFP平均增长当做中国全国的TFP增长,否则将低估中国的TFP增长。为了了解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我们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1991年的TFP快速增长阶段,第二个阶段是1992~1999年间中国的TFP增长下降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00~2008年间中国的TFP维持稳定增长的阶段。

    一 引言

    中国经济持续了31年的快速增长,但对中国经济增长到底是由全要素生产率驱动还是由生产要素驱动(Chow,1993;Young,2000)争论不断。张军与施少华(2003)发现1978~1998年中国平均TFP增长率大约为2.8%,但1992年以后该增长率却呈明显递减趋势。郑京海和胡鞍钢(2005)选择规模报酬不变的非参数模型,借助中国省际数据用DEA Malmquist指数方法对TFP的增长率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认为中国在1978~1995年经历了TFP的高增长期(为4.6%),而在1996~2001年经历了一个低增长期间(0.6%)。UNIDO(2005)进行了一项17个国家的生产率比较研究后认为,在1979~1992年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本处于上升状态,年均变动率为1.7%(其中只有1985年、1988年和1989年是下降的)。而从1993年开始,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减缓并连续5年呈现下降状态,1993~2000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0.9%。孙琳琳(2005)认为1992年之后出现了几年的TFP增长减缓,到2000年TFP增长率才开始出现小幅增加。1994年后出现了产出增长率的下降,而这段时间中国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增长率相比以前没有太大变化,TFP的下降是中国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产出增长率放缓的主要原因。谢千里等(2001)对1980~1996年的中国工业生产率的研究发现,TFP在1984~1988年达到了最高点,平均每年达到了4.7%,1988~1992年回落到80年代初的水平,1992年以后生产率增长出现了停滞并在1993~1996年出现了负增长。Jefferson和Gary等人(2000)测算了中国1980~1996年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和1988~1996年的其他国内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及股份制企业等五类企业的工业生产率的变化趋势,认为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个长期增长期(1980~1996年年均增长2.62%),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率呈下降的趋势(1993~1996年年均下降2.25%),并且90年代工业生产率下降的趋势仍然是明显的。上述研究方法不一致,有对全国总量的研究,也有对各省区市经济进行研究。所得结果也不一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高低不一,但总体趋势比较一致,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到1992年经历了全要素生产率快速增长的时期。而1992年后到2000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下降期。2000年后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则不甚明了。本文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总量1978~2008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进行研究,以期得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规律。

    但中国总量经济增长并不符合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规律。[1]因此,探讨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需要用其他经济学方法进行研究。对经济增长TFP研究比较典型的有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法。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可以选择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来进行分析[2],Malmquist指数法则不需要具体的生产函数,可能更适合分析中国的TFP增长情况。

    运用Malmquist分析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不少,比如上面提到的郑京海和胡鞍钢等(2005)用DEA 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一些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析。郭庆旺等(2005)用Malmquist指数法估算了中国29个省份1979~2003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认为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率较低,而且普遍存在效率恶化现象。颜鹏飞等(2004)运用DEA Malmquist指数法测度了1978~2001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而杨向阳(2005)用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析。张自然(2008)用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29省区市1993~2004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测算。张自然(2009)又用Malmquist指数法对考虑人力资本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TFP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般用Malmquist分析多单位或者多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情况,本文则尝试用Malmquist指数法来研究1978~2008年间单一地区即中国经济总量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

    本文第二部分是建模,第三部分是数据来源及处理,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及解释,第五部分是结论。研究结果表明,Malmquist指数法可以用来研究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并发现中国全国的TFP增长和各个年份各省区市TFP平均增长有所不同,1991~2008年间中国TFP增长是各个省份的TFP平均增长的近两倍。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各省份的TFP平均增长当做中国全国的TFP增长,否则将低估中国的TFP增长。

    二 建模

    Malmquist指数最初由瑞典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