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城市规模分布变动及计量分析

    作者:陈昌兵 方燕 韩本毅 出版时间:2010年03月
    摘要:为了研究我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变化,本文对中国地级城市人口规模进行了密度函数估计,得出了1990~2007年间我国城市人口数密度函数由单峰分布向双峰分布转变,且峰值由大至小,同时城市人口数的变化区间由小到大,且密度函数的中心不断向右移动。同时由我国地级城市人口规模测算出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口规模基尼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影响城市人口规模基尼系数计量模型,由实证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受中国城市化水平、GDP的增长率和中国城市职工平均工资的基尼系数等因素的影响。为了和谐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提出了须缩小各城市间的职工的平均工资等政策建议。

    一 引言

    1978年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1979~2008年,城镇人口从1.85亿人增加到6.07亿人,净增加4.22亿人。在我国城市化研究中,有两个争论较多的问题,一是我国城市化道路应重点发展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尤其是小城镇;二是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如何,如何看待城市化进程中制造业的发展。围绕这些问题,对城市化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向:一考察城市集中度问题,回答一国大、中、小城市的规模分布是否合理,是否达到最佳的城市人口集中度。主要集中在对齐夫(Zipf)提出的齐夫定律(Zipf’s law)的验证分析上。二是从理论上讨论城市出现的缘由,并利用统计数据对城市化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三是研究城市化水平问题,回答一国是否低于或高于最优城市化水平。

    所谓城市规模,是指在城市地域空间内聚集的物质与要素在数量上的差异及层次性,主要包括城市人口、经济活动及其能力、建成区土地面积这三个互相关联的有机组成部分。经济规模是指城市中聚集的物质与经济要素的数量;人口规模是指城市人口的数量;用地规模是指城市建城区的土地面积。由于在一定历史时期,在相近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城市的经济规模、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人口多,经济规模就大,占地就多;人口少,经济规模就小,占地少。城市的土地规模与人口规模呈正相关关系,而且城市的社会、经济问题主要是在人口规模上表现出来。因此,人们习惯用城市人口的数量来划分城市规模层次。

    城市规模分布是指一国或地区城市人口规模的分布。在一国或地区内,不同规模的城市如何演进、发展?即城市规模分布的演化问题一直是国际上研究城市问题学者所关注的兴趣点之一。归纳起来,城市规模分布的演化无非有三种模式:一种可能性为收敛增长,即新城市不断涌现,相对小规模的城市不断追赶上较大规模城市,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城市系统的规模分布更趋均衡;另一种可能性为发散增长,即城市化过程中呈现相对大的城市规模膨胀快于小城市,这样,城市系统内的城市规模分布变得更趋不平衡;第三种可能性则为平行增长,即城市系统中各种规模的城市的相对分布保持稳定。

    本部分我们关注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及其变动。这部分的内容为: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对现有的国内外学者研究城市人口规模分布文献作一个综述,在这基础上提出我们研究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的方法;第三部分为城市规模分布及变动的非参数计量分析,利用非参数计量方法——密度函数估计法对全国1990年、2000年和2007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人口规模进行密度估计,分析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的特征及分布的变动;第四部分为城市规模分布变动的实证分析,首先计算出1990~200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口规模基尼系数,在这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变动的影响因素;第五部分为结论及建议,总结前文分析研究的结论,在这基础上,根据中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提出政策和建议。

    二 文献综述

    研究城市规模分布方法有:齐夫定律计量模型估计、位序—规模法、首位城市和城市金字塔等。而较常使用的方法则为估计齐夫定律计量模型法和首位城市法。

    齐夫定律(Zipf’s law)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第二大城市和其他城市的规模应该与最大城市规模成比例。例如,第一大城市的人口有100万人口,那么第二大城市的人口就应该是第一大城市人口的1/2,即50万,依次类推,第三大城市的人口就应该是最大城市的1/3,为333333。1949年,齐夫提出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里,城市分布应该满足:

    PiRi=P1 (1)

    其中,Pi为第i个大城市的人口,Ri为第i个城市的人口序位,P1为人口规模最大城市的人口数。由式(1)可推广为如下的计量模型:

    lnPi=lnK-qlnRi(2)

    如估计出的q>1时,表明城市人口比较分散,高位次城市规模不很突出,中小城市相对来说比较发达;q→1,表明了城市人口规模分布接近于齐夫定律的理想状态;q<1时,表明人口规模分布比较集中,大城市很突出,而中小规模城市不够发达,当q变小时,表明城市人口规模分布集中的力量大于分散的力量;当q变大时,则表明了城市人口分散的力量大于集中的力量。张涛等(2007)利用我国1984~2004年度数据,分析研究齐夫定律对中国的适用性。他们以全国和长三角地区为样本分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