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以资源节约型理念引领校园可持续发展——同济大学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实践与思考
    ——同济大学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陈小龙 赵海鹏 出版时间:2009年03月
    摘要:高水平大学是社会进步的“思想库”,是创新理念的发源地,是高新技术的试验场,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多重功能,对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循环经济思想、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谐社会理论基础上,同济大学在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实践中提出了建设节约、环保、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校园的目标,并依靠科技应用、科学管理、普及教育三位一体的建设体系予以实现,推动了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校园建设。

    一 节约型校园提出的背景

    1.节约型校园提出的社会背景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单位GDP的能耗、物耗和水耗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能源消耗、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和最大障碍。树立科学发展观,及时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倡导节约的社会风尚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2.节约型校园提出的校园背景

    校园是肩负着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重任的基地,是构成社会的重要社区,也是资源能源消费的大户。创建节约型校园可以节约资源,但其最重要的作用并非是节约眼前的资源,而是发挥高校育人基地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形成节约资源的观念,为创建节约型社会提供人才,同时为社会提供节约示范。因此,创建节约型校园不仅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历史意义。

    2003年,同济大学响应党中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率先提出了创建节约型校园的概念和行动计划。2004年同济大学专门成立了节能管理委员会。积极整合同济大学的学科、科研资源优势,协调和发挥各职能部门功能,制定各种有针对性的节能制度,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行动。几年来,同济大学持之以恒,以组织为基础,以管理为核心,以技术为支撑开展节能工作,积极探索节能的新途径、新举措,努力寻求节能的新思路、新方法。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节能工作,逐步形成较好的校园节约风尚,建成了一批节省资源和能源的示范项目,开创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道路。

    二 节约型校园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1.节约型校园的概念

    2003年,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同济大学提出了创建节约型校园,实现节约、环保、和谐校园的目标。节约型校园即资源节约型校园,是指在校园的运转过程中,通过科技应用、科学管理和宣传教育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排放,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创建节约型校园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节约”的概念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其二,是在校园运行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创造相同甚至更多的效益,并最大限度地充分回收利用各种废弃物。

    2.节约型校园与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的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遵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闭环流动型的反馈式流程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目前国际上最能代表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模式选择,与传统发展模式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相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之内的发展,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其追求的不是简单降低资源消耗,而是使资源尽可能得到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从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它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为我国建筑节能政策提供良好的思路。

    (1)节约型校园中的“减量化”。“减量化”是指在校园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采用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主要体现在资源和能源两个方面。它是从校园设施的生命周期的源头来控制资源的消耗量,是“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前提和基础。校园规划时的土地资源节约,会议室等公共设施的统筹安排与利用,建筑的优化设计与高效能设备的选用等都是减量化的体现。

    (2)节约型校园中的“再利用”。“再利用”原则是指产品多次使用或修复、翻新后继续使用,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防止产品过早成为垃圾,从而节约生产这些产品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投入。老校园中的旧房通过维修改造延长使用寿命、中水回用、余热回收、学生旧物品再利用等都是再利用的体现。

    (3)节约型校园中的“再循环”。“资源化”原则是指使废弃物最大限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