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3月 |
与疆域、人口、经济规模以及军事力量等硬实力要素相对应,文化、教育、道德以及创造能力等发展要素往往被称为软实力。对于硬实力,海内外有很多单位展开过系统的研究,如年度的国家经济竞争力排名、财富排名以及国家军力排名等成果很有影响,也容易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而对于软实力,虽然其概念在美国提出已经十多年了,但系统化的、针对中国实际的相关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目前对决策层的影响也显得有限。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硬实力方面取得了令世界赞赏的成就,但我们在软实力方面的优势却很少被看好。相反,一些关于中国的谣言、诋毁和污蔑却经常沉渣泛起。软实力方面的落后甚至还影响了硬实力方面的进取。如近年我国企业收购海外矿产资源、港口权益等正常的市场行为,不时受到所谓“政治因素”的恶意滋扰,就是我们必须要排除的暗礁。对此,除了加强必要的外交工作,软实力方面的努力开拓就显得极为重要。
自然,北京奥运会极大地显示了中国在软实力方面的优势,也得到了包括西方世界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承认。我们在2010年还将迎来上海世博会。当然,我们希望不仅仅留住这些已有的优势,更希望这些优势能够发扬光大和走出国门,为今后30年中国的发展继续作贡献。笔者认为,所谓“软实力”,归根到底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硬实力,进而成为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得以共同分享的积极成果。因而,软实力的培育值得决策部门充分重视。本文主要从道德底线与资源过度消耗、循环理念与资源延伸利用、制度安排与资源创新开发等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能力建设角度,来观察今后中国社会软实力的发展前景。
一 道德底线与资源过度消耗
发展中经济体为了实施追赶型战略,往往会出现在生产力水平以及科技含量未有明显提升的前提下,主要依靠拼消耗、拼价格来占领市场的产业景象。由于市场份额的有限性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矛盾,以及资源占有能力与成本控制能力之间的落差,企业包括作为产业龙头的明星企业,都有可能面临资源过度消耗的经营危机,而不惜冲撞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道德底线。但这样饮鸩止渴的选择实际上是战略思维贫乏的表现,它反过来不仅会打击企业、产业的市场存在,而且在全球化时代还会严重削弱国家的软实力。如类似奶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三聚氰胺”这样看起来极端的事例,实际上在先行一步的发达经济国家和后发市场经济体中,都曾经惊人相似地发生过,而中国企业正处在最近的一场危机中。
我们知道“三聚氰胺之父”是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1803~1875),他在1834年首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三聚氰胺。此后,无味无色的三聚氰胺成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产品,主要用来制作塑料、涂料以及纺织和印刷业的添加剂。毫无营养的三聚氰胺,本来和食品行业并不相干。但是,美国的不法商人中很早就有人精通三聚氰胺的化学特性了。他们清楚蛋白质是氮、碳、氢、氧的化合物,蛋白质含量又往往以含氮量为指标进行测试,而三聚氰胺的含氮量高达66.6%,分别是牛奶的151倍和奶粉的23倍。在奶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就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与固有资源消耗,在损害消费者健康和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明显“获益”。俗称“蛋白精”的三聚氰胺添加在食品中的劣迹,最早也是美国食品医药管理局在对本国饲料供应商的检查中发现的。只是很不幸,这样的事情也在中国发生了。
在中国出现这样的经济案件,完全可以从奶制品企业面临资源过度消耗的情况来考量。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奶制品在计划体制的约束下一直被视为稀缺商品,病人、婴儿和特殊行业以外城乡居民,要获得订奶证是很奢侈的事情。20世纪90年代以后,奶业和奶制品行业逐渐放开,民营资本得以进入这一原先体制下的国有垄断行业。随着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对奶制品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然而,由于产业扩张太猛,尽管奶牛单产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2吨上升到如今的4吨,奶源仍然是稀缺资源。这样,在争夺资源的较量中,原料奶的收购和储存环节成了三聚氰胺注入的监管盲区。从国家职能部门对奶站的检查来分析,由于大部分奶制品企业自建奶站比重较小,大多数供应方为个体奶站,而且相当部分个体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