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8月 |
一 当前改革成果评估
广州农村商业银行是从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来,始建于1951年,至今已有50多年发展历史,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广州地区重要的区域性金融机构之一,多年来秉承服务“三农”的宗旨,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城乡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改革创新,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近年来各项业务得到健康发展,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存款业务实现较快增长,2006年末、2007年末、2008年末账面存款余额分别为923.41亿元、1067.17亿元、1288.77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6.66%、15.57%、20.77%;截至2009年9月末,账面各项存款余额1395.34亿元,同比增长217.32亿元,增幅为18.45%(见图1)。
图1 存款余额增长情况
贷款业务逐年稳步发展,2006年末、2007年末、2008年末账面贷款余额分别为536.49亿元、612.17亿元、719.50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4.86%、14.11%、17.53%;截至2009年9月末,账面各项贷款余额802.52亿元,同比增长110.56亿元,增幅15.98%;且不良贷款清收效果显著,截至2009年9月末,不良贷款余额13.12亿元,比年初下降54.15亿元,账面不良贷款率1.63%,比年初下降7.72个百分点(见图2)。
图2 贷款余额增长情况
总体经营效益屡创新高。2006年、2007年、2008年的经营利润分别为12.02亿元、14.49亿元、20.58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51.01%、20.55%、42.03%;2009年1~9月实现经营利润22.04亿元,同比增长4.84亿元,增幅28.13%(见图3)。
图3 利润增长情况
和国内其他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一样,改制以前的广州农村信用合作社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规模小,力量薄弱。作为农村金融主力的农村信用社只能满足农村资金需求的20%,农村大部分借贷都是在内部解决的,广大乡镇企业和农民贷款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二是运行效率低,没有形成真正的商业利率,低效、无效融资较多,储蓄—投资的转化过程不畅。三是适应性差,不能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业务。贷款投向在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方面,已经不适应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贷款期限、利率、方式缺乏灵活性。四是经营状况差,存在着严重亏损、较高的不良贷款、资不抵债等问题。
2009年7月7日,经广东省政府批复同意,广州市政府启动了广州联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有关工作。2009年12月7日,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开业。广州农村商业银行总行内设21个部门,下辖373个支行,263个分理处,营业网点遍布广州城乡,网点数列广州地区银行同业首位,业务规模位居全国农商行前三位,在广州地区位列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后,居第五位。
经过改制,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执行力不断增强,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一是完善集中管理的模式,在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稽核监督、安全保障、电脑支持、资金调剂、辖内清算、现金供应等多方面已经形成了集约经营、集中管理的体制;二是结合自身实际,按照“专业化分工,精细化管理”的一级法人治理原则,积极探索扁平化改革思路,不断优化组织结构,逐步实现由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三是认真开展业务流程的梳理和整合工作,不断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队伍综合素质;四是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体系和精细化管理体系,使决策、管理、执行、操作等各个环节的风险点得到有效控制。
广州作为华南地区区域性金融中心,金融机构强手如林,同业竞争比较激烈。广州市农村商业银行虽然已经成功转轨,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仍然存在实力不强、包袱较重、人才老化、竞争力差、企业品牌扩张力不强和美誉度不高、战略定位模糊等问题。显而易见,沉重的历史包袱和旧的经营习惯,并不能通过一次成功的改制就能够彻底改善。要想把广州市农村商业银行打造成为广州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厘清发展的战略思路。
二 未来发展战略探讨
1.重点突破战略
作为刚刚改制成功的农村商业银行,在自身实力有限、资源稀缺、竞争力弱的情况下,不应该仓促扩张,到处布点,拉长战线,而是应该集中优势资源,实施重点突破战略。一是巩固重点地区,充分利用本地区政府支持、网点密集、客户资源多的优势,以广州市场为重点,积极拓展城乡结合部地区、稳步拓展中心城区、巩固发展远郊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牢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