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7月 |
Energy strategy is considered as national strategy due to there is an increasing tendency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more and more dependent on energy resources. At the end of Eleventh Five-Year period,the targets for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emissions is just barely completed by cutting down the small fossil fuel-fired power units,eliminating backward production capacity,and limiting power by pulling brake. All of these measures not only reveal the restrictions of resource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but also manifest the significance of energy safety. Therefore,the cardinal directions are accelerating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djusting the economic structure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eriod,which means that the essential task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optimizing energy structure and improving the energy efficiency. Accordingly,the adjustments of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ies are urgent. By using powerful fiscal leverage,such as carrying out resources tax,energy tax and carbon tax,adjusting energy prices,reinforcing resources management,and perfecting access standard,the goal of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ergy industries will be finally accomplished.
一 能源财税政策促进我国能源产业转型
(一)两大压力促能源结构调整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之前,我国首次正式公布节能减排目标: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其中“十一五”期间完成单位GDP能耗相对2005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1.经济高增长带来的能源压力
回顾“十一五”五年的经济发展,总量一直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
经济持续高增长带来的能源压力十分明显,中国已跻身于世界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之列。到“十一五”末,通过包括关停小火电、淘汰落后产能、拉闸限电等各种手段终于勉强完成了节能减排的任务,五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45%、14.29%。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0.59。
“十二五”规划出台,目标和任务变化显著。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下降至年均增长7%,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成为主攻方向。
能源战略方面,纲要原则为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约束性目标包括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尽管数字上比“十一五”要低,但实际难度更大,此前采用的一些较为初级的手段的效果将逐步递减,未来将主要依靠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才有可能完成任务。
2.石油、煤炭价格攀升
石油和煤炭价格持续攀升也给我国的经济运行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并使全球能源安全的问题凸显。如今影响能源安全的因素更加复杂多变,石油供需关系、恐怖袭击威胁、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产油国局势不稳、重大自然灾害都牵动能源供应和价格的敏感神经。同时根据国家能源局的公开信息,“十二五”期间的煤炭总量控制预期增强,规模可能会限制在38亿~40亿吨左右。在此背景下,能源结构的调整也应借势提速。
截至2010年底,火力发电在总装机量中仍占主导地位(见图1)。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合计占26.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累计发电量7862亿千瓦时,按发电煤耗折算约合2.63亿吨标准煤(见图2)。2010年,全国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641亿元,非化石能源建设投资占电源建设总投资的比重达到63.5%。
图1 2010年末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结构
图2 2010年末我国发电量结构
(二)我国设定三层能源战略规划
我国的国家能源战略体系设计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国家能源战略,设计到2050年我国能源发展的框架和总体思路;二是能源中长期规划纲要,规划到2030年的能源产业重点布局;三是能源“十二五”规划,以未来五年能源发展的重点项目为主。
中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多数行业沿用的仍是“高消耗、高产出、高排放”的线性经济模式。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消耗大量资源,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趋于恶化。在持续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高能耗、高物耗和对环境的高损害。据2004年瑞士洛桑学院《全球竞争力年鉴》显示,中国竞争力有所上升,2000年以来,国内的国际竞争力一直在第24位到第26位之间徘徊,2003年一度降至第29位。2004年的排名是第24位,比上年提高5位。但竞争力主要在于GDP的增长,其他结构性的指标并没有多大改善,突出表现为经济增长中能源消耗快速增长。在2003年,对中国的“环境污染是否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一调查指标中,中国排名第27位,但到了2004年,排名下降到第59位。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以牺牲环境和对能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2003~2006年,各地相继出现的“电荒”,高耗能的建材行业高速增长就是一个明证。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走的不是节能型发展模式。目前,国内每创造1美元的GDP,消耗掉的能源约为美国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