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城市交通拥堵成因与治理对策

    作者:刘治彦 岳晓燕 赵睿 出版时间:2011年07月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与成因,认为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与有限的交通供给之间的矛盾是导致交通拥堵的内因;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与交通管理水平较低是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治理中国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about current situation and cause of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in China,this report points out that discrepancy in rapidly increased traffic demand and limited traffic supply, unconscionable urban space arrangement, and inefficient traffic management are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 traffic congestion. This report also giv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of China on account of advanced experiences of foreign countries.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交通拥挤和交通堵塞的现象日益突出,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城市病”重要症状之一。目前,中国正迈入汽车大众消费阶段,汽车总量特别是私人小汽车的数量急剧增加,但中国城市道路建设却处于滞后状态。无论是一线大都市,还是二、三线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不仅给人民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还增加了城市运行成本。对此,有必要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寻找有效治理对策。

    一 城市交通拥堵现状

    中国城市发展正进入改善出行条件的新阶段,随着小汽车快速步入家庭,在原有的城市道路供给条件下势必引发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拥堵范围不断扩大

    中国对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的定义,“车辆在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外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250米,或车辆在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三次绿灯显示未通过路口的状态定义为拥堵路口;拥堵路段则定义为车辆在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1公里的状态”。按此定义,全国655个城市中,约有2/3的城市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而且拥堵现象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逐步蔓延。

    (二)拥堵时间趋于增加

    城市交通拥堵造成出行者时间逐渐增加。《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发布的50个城市上班时间中,北京市上班平均花费的时间最长,为52分钟,其次为广州48分钟、上海47分钟、深圳46分钟。

    (三)拥堵造成损失加大

    城市拥堵在造成时间延误的同时,也极容易使人们在等待的过程中产生焦急、烦躁的心理,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导致交通事故增加。同时,在拥堵中损失的财富日益增大,据研究,因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中国15座城市每天损失近10亿元财富(牛文元,2010)。在各调查城市中,北京居民的拥堵经济成本为335.6元/月,居各城市之首。其次是广州和上海,拥堵经济成本分别为265.9元/月和253.6元/月。

    (四)导致城市污染加重

    城市拥堵使汽车频繁的怠速、低速、加速、减速,加重了城区的空气污染。据北京市环科院研究结果表明:小轿车的车速由20km/h提高到50km/h,其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可减少50%左右。可见,拥堵过程中的频繁变速将会加重空气污染,严重威胁居民身体健康。

    二 城市交通拥堵成因

    从宏观角度看,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迅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与有限的交通供给之间的矛盾是导致交通拥堵的内在原因;从微观角度看,交通管理水平不高,不能合理有效地疏导交通流量是导致交通拥堵的直接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加大了城市交通供需矛盾

    城市交通供给能力是城市人口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到49.68%,接近50%的临界点。按照Logistic增长模型预测,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7.7%,203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7.8%。也就是说,今后2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在0.9个百分点左右。此后,城镇化速度会逐步减缓。按此计算,每年将有近1300万的新增城市人口,城市道路必将在今后20年面临更大的交通压力。

    (二)私家车拥有量的增速超过了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的增速

    城市发展使道路面积不断拓宽,交通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摩托车、电动车与自行车逐渐退出城市交通的舞台,私家车已成为更多人的代步工具。统计表明,1991~2008年,中国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年均增幅为14.7%。但同期城市交通车辆却呈现出更快的增长,特别是私家车拥有量以19.7%的年均增幅快速增长(见图1,图2)。例如,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机动车平均每日净增1900辆,按此趋势,2015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700万辆,平均时速低于15公里,这样的速度甚至比现在所经历的最堵时候还要低,超过2009年7月13日北京暴雨时全市爆堵时的路况。为此,北京市不得已出台了私家车限购新规。一些二线城市私家车也呈快速增长态势,如南昌私家车拥有量已从2005年的17751辆跃升到2009年的86624辆,增加近5倍。可见,虽然中国一直致力于城市道路修建,但不断增长的城市道路面积仍然赶不上城市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日趋严峻。

    图1 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变化曲线

    图2 私家车拥有量变化曲线

    (三)缺乏前瞻性与约束力的城市规划加剧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

    在中国各个大城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