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罗勇 出版时间:2011年07月
    摘要:中国城市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健康挑战,建设健康城市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变革,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城市应该是由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和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发展的一个整体。要突破公共卫生思维,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探索适合国情的推进体制,实现有益于健康的城镇化。城市的开放合作、消费模式的变革、健康的生活方式、工商企业的支持和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是健康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
    Abstract:Chinese cities are fac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health challenges. The building of healthy cities as a new change in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oal of China's urban development. A city should be a whole in which a healthy population, a healthy environment and a healthy society organically combine and develop. We should make a breakthrough in public health thinking, formulat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standards, explore promotion systems suitable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realize urbanization conducive to health. The open cooperation of cities, the change in the mode of consumption, healthy lifestyles, the support of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enterprises and the modern management of cities are important guarantees for healthy urban development.

    一 健康城市是中国城市发展的目标

    (一)当前城市面临的健康挑战

    1.拥挤的健康损害

    聚集不仅影响城市空间的形成,还是城市健康问题的重要成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健康是一种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康宁状态,而不只是不生病或身体不虚弱。生活在拥挤环境中的城市人,由于高度紧张和过快生活节奏,患高血压、心脏病和神经衰弱等疾病的比例较高,称为“拥挤综合征”。人群聚集的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有害气体含量增加,人们说话、咳嗽、发汗、吸烟,均产生空气污染,导致头晕、乏力、免疫力下降。长期处于拥挤的工作和居住状态下,人们紧张、烦躁、身心疲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发一系列内脏和躯体功能失调。

    2.住宅与建筑

    城市建设使中国近一半的人(目前城镇化率已达49.68%)居住和工作在室内空气污染中,油漆、夹芯板、密度板、泡沫填料和内墙涂料等建材中含300余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对人体产生黏膜刺激(如乙醛、丙烯醛和萘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如甲醛等)。

    室内空气污染物还产生光化学效应,对城市环境造成进一步的影响。至少35%的呼吸道疾病和22%的慢性肺病与室内空气污染密切相关,室内空气污染已经与高血压、肥胖症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

    据统计,全世界涂料和装修工业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有机溶剂超过1100万吨,成为城市中仅次于汽车尾气的第二大空气污染源。

    3.城市交通的影响

    汽车排放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悬浮微粒容易进入并积累在人的肺部;一氧化碳影响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产生光化学作用,伤害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交通噪声会直接影响脑神经。使用道路的人员通常处在比城市本底空气污染更差的环境里,而车内的污染物甚至还要高出车外数倍。

    德国国家环境与健康中心的研究表明,交通阻塞会使困在小汽车内的人心脏病发作概率是平时的2.6倍,使乘公交车的人心脏病发作概率是平时的3.1倍。

    4.代谢与开放性

    从生态学的角度,城市本身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和自我稳定的系统,城市系统内缺乏分解者,也缺乏足够的分解空间,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大量废物难以在系统内完全分解和容纳。据统计,80%~90%心脑血管、高血压和癌症等病种的发病因素,是通过代谢渠道从污染的环境而进入人体的。各种塑料器皿、化学稀释剂、清洁剂、杀虫剂等污染物,会通过饮食、空气吸入和皮肤接触侵入人体,对内分泌和健康形成持久干扰。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一旦释放,便很容易进入食物链,威胁人的健康。中国不少城市饮用自来水的标准尚低,重点是过滤和消毒,并不能消除污染,有些处理工艺甚至加重了污染的程度。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不断地从系统外输入能量和物质。城市要依赖农业的剩余而维持生存,农产品是城市生产的重要原材料来源,乡村地区还是城市产品的重要市场。农业为城市人们提供食物和营养,这是对健康城市的主要贡献和积极方面;但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和农药也带来许多副作用,直接危害城市健康。如蔬菜中硝酸盐超标,过量磷肥及其导致的重金属污染。化学农药残留及生物富集,使农药在城市食物链中不断传递、扩散,并在空气和阳光作用下形成新的有害化合物。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可能引起生产方式和健康的蜕变。

    5.生态的影响

    人作为一种生命体,其衣食住行等所有生活所需的物质与能量,最终皆来自于环境,是依赖周边生态环境而生活的。人类所处环境可分两类: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天然形成并且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属于原生环境,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而形成的环境称为次生环境。城市就是一种典型的次生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是一类低效的、不健康的和反控制论的人类栖息地(王如松,2005),其资源利用效率比自然生态系统甚至比农田生态系统低得多,掠夺腹地资源并对周围环境产生强的胁迫效应,邻居关系疏远,人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远不适应人类生态需求。这种情况下,健康成为了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城市,健康涉及人的生理、心理和物理环境,城乡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代谢环境,以及意识形态、风俗、文化等社会环境;是由物理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因素所共同决定的,包括聚集化过程、工业化过程和现代化过程。风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