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4月 |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北京市的中小企业发展出现新的形势和特点,也成为2009年全市经济发展和运行形势的重要方面。因此,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下北京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进一步反思现行的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政策并着力实现政策创新,对于推动全市经济发展以及实现中小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 目前北京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北京市的中小企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成为繁荣市场、改善民生、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直接关系首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2009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但是国家和北京市一系列保增长、保发展政策的出台,对于处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下的中小企业发展起到积极的帮扶和助推作用。目前,总体上北京市的中小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继续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吸纳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对外开放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市场主体地位提升,经济贡献提高
实践证明,中小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市经济发展的状况。而在全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民营和中小企业在优化首都产业结构的主力军作用不断增强。根据2009年9月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经济发展月报》,2009年1~9月份北京市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私营企业达到41.2万户[1],民营和中小企业的数量在全市第三产业中居绝对优势,第三产业实力的增强和发展壮大以及品质、效益的提升,与中小企业息息相关。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已经从早期经营餐饮、旅游酒店、加工、建筑、运输、商贸等领域,向从事基础设施、机电制造、新兴服务等领域拓展,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主体。在全市企业中,中小企业约为40多万户,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市企业的64%。此外,在民营和中小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民营和中小企业参与经济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目前,中小企业应税总额约占全市企业的60%。据北京市工商联的统计,私营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累计投入资金26.68亿元,对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2.民营和中小企业在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
在此方面,突出表现在民营企业依靠市场化力量服务民生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和认可。目前,全市主要社会服务网点几乎由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成为保障市民生活和城市良性运转的基本力量。特别是民营和中小企业在吸纳就业、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约占全市企业的81%,在郊区约占企业从业人员的89%。全市中小企业聚集的人才总量约90万人。同时,还承担着农民务工、务农及养殖等培训任务,是农民就业、创业的摇篮。
3.中小企业在推动科技创新的作用十分突出
在组织形式上,中小企业的组织架构富于精干、灵活且富有弹性的特点,生产架构极具效率且更为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有创新动机、创新能力,也易于接受创新。在全市重新认定的近4000家高新技术企业中,中小型科技企业占总数的95%以上,科技人员数量约占全部企业科技人员的89%,科技项目数约占全部企业的93%。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90%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
二 国际金融危机对首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与周期性调整“双因素叠加”的关键时期,加之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仍在蔓延,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
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了解民营和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客观分析形势,探索战胜危机、走出困境的有效对策,2009年6月北京市有关部门就“国际金融危机对首都非公有制经济的影响”问题对北京十八区县内的2082家民营和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2]。根据此项调查,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明晰未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着力点和政策取向,本文对企业注册资本金在500万元以下的1228户中小企业进行了专题研究,从中发现了在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本次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