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7月 |
The paper discuss the prolonged mechanism of forming a macro population regulation,and result in population,resource environment,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omprehensive,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way,according to the strategic perspective of the function position,industries structure,migrant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Beijing.
一 首都北京人口无序流入、长期滞留进而形成流动梗阻的功能结构分析
(一)首都行政区位优势与人口无序流动和滞留
1.首都独有的行政区位优势具有永恒的人口流入引力
北京作为中国首都、文化历史名城,聚集了各种高端金融、市场、商业、教育、科研、医疗、网络传媒等其他大城市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众多资源的聚集在市场化和城市化催生的聚变效应下,将会转化为倍增的资本升值。北京在全国独有的行政区位优势形成人口流入的强大的永恒磁力。在这个强磁场作用下,取得北京市民户籍、在北京生活工作,是许多国人流动的首选,一旦在北京站稳脚跟进而拿到户籍后,几乎没有人自愿流出北京,形成人口流动的梗阻。
2.首都与周边地区发展的极化效应与人口无序流入和滞留
发展经济学和非均衡发展理论揭示,在市场自然催化下,势必出现周边地区的各种资源不断向发达地区聚集和聚化的极化效应,导致两极分化的极化效应。现阶段,北京的经济和人口发展正在呈现这种极化效应。问题是,在北京独有的行政框制下,市场催生的极化效应,期限超长,强度超强。相反,随后应当出现的涓滴效应,即发达地区的资源和机会向周边渗透,却超弱、超迟。有人把这种超常的极化效应称为“黑洞”效应。现在要控制落后地区人口向北京的无序流动,必须通过市场机制特别是政府行政机制,把北京的发展资源和机会向周边相对落后地区涓滴渗透,使人口向外流出,才能化解北京致命的人口流动梗阻。
(二)北京城市功能、产业结构与人口无序流入和滞留
1.北京市城市功能庞杂、集聚、过载与人口无序流入和滞留
任何一个城市的功能都是有限且明确的,如果无限拓展城市功能,必然导致功能过载。北京城市功能过载是历史形成的,是人口无序流入、无口流出、数量膨胀和局面失控的根本原因。减少首都城市功能超载,把部分功能及相关组织外迁,是分流和减少人口(包括户籍和流动人口)的根本战略。
2.北京产业结构与人口无序流入和滞留
(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困境。常态下的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口结构是:二产占40%左右,一产和三产共占60%左右。如果三产从业人口比例增加,一产从业人口比例势必降低。三次产业从业人口调整模式是:二产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第三产业为其提供衍生的生产性服务;二产结构的提升将降低就业弹性系数,减少从业人口;一产(以农业为主)的科技、资本投入及规模化生产经营,将大量减少从业人口。一产流出的人口将进入二产和三产领域。在三次产业中,从事为二产提供服务的金融、信息、销售、物流、仓储等行业的人口,属于生产服务型高端三产人口;从事餐饮等日常生活服务的人口,属于纯消费型低端三产人口。首都生产型高端三产必须打破行政区隔,向全国和全世界辐射,否则,势必陷入高端三产发展无市场空间、低端三产发展低滥乱黑的困境。
(2)第三产业结构的失衡。首都城市功能定位限制低、中端二产发展,导致三产内部结构失衡,即缺乏为二产服务的高端生产型三产的发展空间,急速膨胀的是服务于机关、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纯消费型三产。与从业于二产和生产型服务三产人口的经济效益相比,纯消费型三产从业人口的效益是低的。有关调查显示,GDP增加一个百分点,所需流动人口的数量北京要高于苏州。北京近年来滋生大量的纯消费型三产,吸纳了数以百万计的流动人口,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地方税收、城市文明进步的贡献率不大,局部综合贡献率(如“五小”[1]、“七黑”[2]等地下黑经济)甚至是负值。
3.北京流动人口生活成本低与无序流入和滞留
(1)流动人口的城市生活成本低。就业成本低。低端岗位对从业人口的素质要求不高,工资待遇很低;雇主压低工资,不为雇员缴纳劳动保险金,受雇农民也不愿上缴保险,众多因素促成就业成本低。住房交通成本低。一是货币成本(房租、水电气和通勤等费用)低;二是时间成本(每日外出耗用的时间和精力)。农民各种违章建房和出租房、北京不断改善的交通网络和廉价公交,使流动人口住房和交通成本低。三是日常生活成本低,包括食品、穿衣等日常生活成本低。
(2)流动人口城市生活成本与人力资本“双低”的不良循环。城市生活成本过低,导致流动人口素质、职业低端化,且缺乏提升人力资本的压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