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7月 |
In order to grasp the negative information and main contradictions,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 and behavior choice of the groups whose interest are harmed in social contradictions,and holds that the group often has done nothing when their interest is harmed,and they hope that the society will be stable when the mass incidents broke out.The paper come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wider the interest is harmed,the more dissatisfied people feel,and the stronger the conflict.
我国已进入社会矛盾凸显期。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都需要对社会矛盾的整体状态有清晰、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为了深入把握北京社会发展中的各种负面信息与主要矛盾,明确利益受损群众应对矛盾的各种行为方式,形成一个社会发展和社会矛盾监测指标,对社会不稳定因素起到预警作用,为信访工作研究以及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提供基础依据,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运用民意调查的方法,从普通公众层面出发,对社会矛盾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
一 利益受损人群的群体界限分析
(一)利益受损人群的群体背景特征
利益受损人群主要分为三类群体:①潜在诉求人群,以低学历、中年、农业户口以及收入较低为主要特点;②诉求人群,主要以高学历、青年、非农户口且收入处于中高水平为特征;③冲突人群,主要为老年人与高学历、高收入的青年人两个典型人群。经过比较分析以及统计学检验,发现不同人群在性别、政治面貌、宗教信仰的分布上不具有显著差异。
1.年龄分布:青年人中诉求人群比重高,老年人中冲突人群比重高
调查发现,35岁以上的年龄层中潜在诉求人群占了接近一半,但34岁及以下的青年人中这一比例只有41.8%,显著偏低。然而,青年人中却有49.1%的诉求人群,明显多于其他年龄层中的诉求人群分布。而在冲突人群方面,5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这一比例最高,达11.6%,稍高于其他年龄层。
2.户籍分布:农村户口居民中潜在诉求人群比重高,城市户口居民中诉求和冲突人群比重高
在户籍方面,三种人群在本地人与外来人之间的分布上较为一致。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农业户口的居民平均有超过半数为潜在诉求人群,高于城市户口的居民;而城市居民主要以诉求人群为主,比例均在一半左右,多于农业户口的居民;在冲突人群上,以城市居民中分布更多,均在一成左右。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户籍的人群分布
3.学历分布:低学历者潜在诉求人群比重高,高学历者诉求和冲突人群比重高
学历的高低往往与制度化申诉手段的使用程度与比例大小直接相关,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点。数据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居民中,55.9%属于潜在诉求人群,比例高于其他学历的居民;而本科学历的受访者中,超过六成为诉求人群;另外,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公众中,26.3%为冲突人群,比例也比其他学历的居民要高。
4.资产与收入分布:贫困阶层中潜在诉求人群比重高,中等和富裕阶层中诉求与冲突人群比重高
如果以汽车与房屋作为衡量个人及其家庭的资产拥有状况的指标,那么本次调查发现冲突人群在各种资产拥有状况的阶层中分布没有显著差异,而没车没房的居民中有过半皆为潜在诉求人群,有车没房的人中也有55.2%属于诉求人群。可见,在家庭资产不多的人群中分布有更多的潜在诉求人群和诉求人群。
在个人月收入和家庭月收入方面,调查发现,低收入人群中有着更多的潜在诉求人群,而中高等收入者中则有着更多的诉求人群和冲突人群。具体来看,在个人月收入方面,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者中有56.0%属于潜在诉求人群,在各种收入水平中比例最高;而6000元以上的高收入者中有超过六成属于诉求人群,在各种收入水平中比例同样最高。至于冲突人群,则是收入在4001~6000元水平的有15.0%,相对较多。[1]在家庭月收入方面,4000元以下的平均有半数以上为潜在诉求人群,比例高于其他收入水平;而收入在6001~20000元之间的则有五成左右属于诉求人群,比例也高于其他收入水平;收入水平达8000元以上的,冲突人群的分布相对较多,均在14%以上。
5.主观社会流动:无流动者潜在诉求人群比重高,向上流动者冲突人群比重高
总体而言,主观上认为自身未实现阶层流动的居民有52.1%属于潜在诉求人群,比例明显多于向下流动者和向上流动者,但同时需要看到的是,其诉求人群的比例也仅有四成左右,相对最低。另外,向上流动的居民中有着更多的冲突人群,其比例为12.3%。如图2所示。
因此,我们或许可以从主观社会流动的角度对三类人群的行为选择进行理解。潜在诉求人群在学历、户籍、收入等方面表现出弱势群体的特点,由于流动比例低,意味着弱势状况将被不断再生产,而潜在诉求人群遭遇利益受损仍不做声、不争取的沉默态度也不断在代际得以传承,容易导致“弱者恒弱”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