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
工业化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工业化的经济表现首先是,在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深度开发和利用。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技术路线的实质是资源技术路线,即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路径机理和技术特征。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过程,成为基于工业化所创造的丰富物质成果之上的现代国家,但迄今为止,工业化进程所因循的资源路线仍然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中延续,后工业社会的资源路线尚未成为世界主流。
工业化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工业化的经济表现首先是,在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深度开发和利用。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技术路线的实质是资源技术路线,即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路径机理和技术特征。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过程,成为基于工业化所创造的丰富物质成果之上的现代国家,但迄今为止,工业化进程所因循的资源路线仍然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中延续,后工业社会的资源路线尚未成为世界主流。[1]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必然表现为工业化资源路线在世界更大范围中扩展和强化。特别是近30年来直至未来的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崛起使传统工业化资源路线的性质和特征以极为突出的形式表现出来。工业化资源路线的形成有其客观必然性。人类即使必须为其付出代价也难以逾越必经的发展阶段。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化资源路线的成就和代价都是客观规律的表现,即使我们可以从发达国家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完美无缺的道路,只享用工业化资源路线的利益而完全避免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人类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工业化的前途确实是既可能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狱”,也就是说既可能创造更发达的物质基础和更美好的生活条件,也可能毁坏自然环境和资源基础,最终使人类无法生存。因此,从长远看,工业化的资源路线既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是人类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命运选择。
一 工业化进程中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技术路线
近二三百年来,从世界范围看,人类发展的最主要表现就是从西欧,到西欧移民国家,再到亚洲以至逐渐扩展到全球各国的工业化过程。工业化的实质就是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深度开发利用,以不断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工业化的经济学研究中,可将大规模开发并进行工业利用的自然资源分为四类:第一类,土地,主要被当作工业生产活动的空间场地,当然,间接地也必须考虑到土地作为提供工人生活资料的条件而对工资进而对工业成本的影响;第二类,水源,它是工业选址和布局的先决条件,起先被当作无限供应的物质,而到了工业化中后期,水资源的经济价值(稀缺性)才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第三类,能源,主要是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能源,当然随着化石燃料能源的耗竭,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对象;第四类,原料,主要为矿物资源。
除了上述工业生产活动的物质投入资源之外,环境也可以被视为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资源。因为,相对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生产,环境容量总是有限的,所以,从经济学意义上说,环境对于工业生产是一种稀缺性资源。而且,环境资源同其他投入要素之间也有一定的可替代性,即消耗环境资源可以“节约”其他投入要素,例如资本。而增加其他要素投入,例如技术和资本,也可以节约环境资源。当然,环境资源的可替代性是有限度的,对环境的过度破坏可能导致无法恢复,例如原始森林被砍伐而变为沙漠后,难以再恢复为森林。
与农业生产相比,工业是一种更深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生产活动。同其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相比,工业比农业相对地节约了土地和水资源,而更多地开发利用了能源和矿物资源。对环境资源的利用也大大超过了农业。现代工业生产是一种高度追求效率的经济活动。具有大规模工业开发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通常具有的基本经济性质是:第一,在地球上储量大;第二,获取比较容易;第三,在现实的技术条件下具有开发利用的经济性,不存在大量更经济的替代物质。
工业化的一般技术路线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土地。首先开发具有区位优势(交通便利)的低价格土地;当生产和生活活动的集聚导致工业用地的级差地租上升时,工业生产向低级差地租地区转移;只有高度节约土地和附加价值高的高技术工业可以利用高级差地租地区的工业用地。一般来说,在工业化的前期和中期,工业生产具有强烈的追求低价格土地的趋势。而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工业集聚地区的土地价格上升,而工业产品的单位附加价值大幅度提高,同时,工业产业链的分解使得工业生产(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具有较高土地价格的承受能力。因而,高级差地租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