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09年中国餐饮业研究综述

    作者:冯玉珠 出版时间:2010年06月
    摘要:广大专家学者对于2009年中国餐饮业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餐饮业发展现状与战略、餐饮企业管理、餐饮客户关系、餐饮市场营销、餐饮空间设计、餐饮安全卫生等方面,而有关餐饮业标准、餐饮企业文化、餐饮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政府与餐饮业关系、中外餐饮业比较的研究成果则较少。
    关键词: 研究综述餐饮业

    2009年,我国餐饮市场全面发展、结构优化、规范提升,关于餐饮业理论研究的文献也大量涌现。笔者对“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读秀图书搜索中2009年度与“餐饮”相关的主题进行逐一检索,共获得1000余篇相关文献。经过梳理发现,2009年有关餐饮业研究的文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餐饮产业地位、发展现状与战略

    产业发展是指某一产业由产生、成长到进化升级或被淘汰的一个过程。从产业总体的角度上说,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

    (一)餐饮业地位

    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速放缓,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成为应对危机的主要措施。餐饮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产业,是消费市场的重要分支,具有抵御经济周期影响的行业优势和启动大众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成为拉动节假日消费和落实保障民生政策的重要手段[1]。因此,应重视餐饮业对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重要作用,促进餐饮业健康协调发展,保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措施的成效。潘小慈论述了餐饮业发展对拉动内需和扩大消费的作用,她认为餐饮业发展具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具有抵御经济周期影响的行业优势,具有启动大众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而且是拉动节假日消费的重要手段和落实政府保障民生政策的重要抓手(《商业时代》2009年第24期)。此外,路虹以小肥羊带动就业、拉动农牧业经济发展证明了“小餐饮,大产业”(2009年2月17日《国际商报》)。杨丽华认为,餐饮业是“经济景气晴雨表”(2009年5月13日《国际商报》)。关于餐饮业发展的动因,张进铭认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与餐饮业发展关系不大,行政管理费(用于公款吃喝的部分)的增加才是推动餐饮业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经济评论》2009年第5期)。

    (二)餐饮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09)》全面深入地分析了2008~2009年中国餐饮产业发展的状况。从宏观层面剖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餐饮业的影响,探讨了扩大餐饮消费需求与促进餐饮升级的机遇与挑战;从产业运行的角度分析了2008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业运行的状况,讨论了餐饮产业的难点和热点问题[2]。在论文方面,张蕾分析了我国餐饮业发展的现状、快速发展的原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市场研究》2009年第7期)。尹秋花从集团化、个性化、文化性、绿色餐饮等角度浅谈了当今饭店发展更加凸显的新趋势、管理的新理念和营销的新战略(《科技资讯》2009年第19期)。陈明认为,随着餐饮业市场细分化格局日趋完善,规模餐饮、连锁经营已成为餐饮发展的必然趋势,餐饮集团乘势形成、发展、壮大,他通过对我国餐饮企业集团化的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我国餐饮企业集团化的国际定位和发展战略(《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第16期)。

    关于餐饮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荆林波认为,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程度偏低是制约我国餐饮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的餐饮业总体仍处于小、散、弱的状态(《经济日报》2009年12月14日)。马开良以“蒙牛闪腰”为例,分析了餐饮急速发展、迅猛扩张是造成经营管理理念和行动缺失的主要原因(《美食》2009年第1期)。曹灿从发展中小餐饮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入手,就中小餐饮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发展对策(《经营管理者》2009年第18期)。杨华利提出应以科学发展观来看待传统文化下的现代餐饮业(《高校后勤研究》2009年第6期)。

    关于绿色餐饮发展,胡春林、彭迪云研究了酒店餐饮业绿色消费TPB结构模型及其政策含义,指出绿色消费行为取决于行为意向,因而强化消费者的行为意向便成为酒店餐饮业绿色消费推进政策的着力点。为此,应注重绿色消费的个人相对利益,增强绿色消费的正面结果评价,加强绿色消费规范信念的培育和引导,并着力改善绿色消费的便利条件(《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李晓英认为,绿色食品生产的基础工作、循环经济模式为发展绿色餐饮提供了可行的选择。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做好企业内部清洁生产,建立绿色餐饮生态园区,强化绿色经营标准,倡导绿色消费,以及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是发展绿色餐饮业的有效措施[3]。浦云认为,我国绿色餐饮消费存在某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