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09年榆林县域经济及南北协调发展研究

    作者:郭兴全 张燕玲 出版时间:2010年08月
    摘要: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最后十年以来,榆林市根据各县区资源禀赋的实际状况,以能源化工业和特色农业产业为主导,实施了一系列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南北发展失衡却成为榆林继续实现科学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最大制约,促进南北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榆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经过30年的发展,特别是撤地设市以来的近十年,榆林县域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民生社会事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总体大幅提高。不断增强的县域经济实力,成为榆林经济科学跨越发展的雄厚基石,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榆林成为陕西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和火车头。

    一 榆林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1.经济总量迅猛增长

    2008年榆林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08.26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居全省第二位,是1978年的282倍,是2000年撤地设市时的13倍。2009年1~9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98.15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神木县实现生产总值232.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8年同期增长8.1%,在国际金融危机下,还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与全市整体快速发展的态势相比,榆阳、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北部六县(区)县域经济发展明显较快,其中2008年神木县实现生产总值290.58亿元,是1978年的831倍,是2000年的12.6倍;2008年靖边实现GDP达254.03亿元,是1978年的1104倍,是2000年的26.5倍;榆阳区2008年GDP达113.79亿元,是2000年的7.5倍。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南部六县与北部六县(区)相比虽普遍发展相对平缓,但南六县实现生产总值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也是成倍增长,其中2008年绥德县实现生产总值15.67亿元,是1986年的15倍,是2000年的4倍;米脂县实现生产总值15.49亿元,是1986年的34倍,是2000年的5倍。伴随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人均生产总值也大幅增加。1978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只有158元,在全省排倒数第一位,2008年突破3万元,达30243元,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91倍还多,名列全省第二。

    2.财政收入连创新高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撤地设市以来,榆林12县(区)的财政实力不断增强,1978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仅为2633万元,1990年突破亿元大关,用了12年;2003年突破10亿元大关,用了13年;2005年突破20亿元大关,用了2年;2007年突破50亿元大关,用了2年;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70.01亿元,是1978年的265倍,是2000年的11倍。分区域来看,北部六县(区)凭借资源和地理优势,经济发展更为迅捷,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其中神木财政实现自给,2008年神木县地方财政收入达16.45亿元,是1978年的667倍。南部六县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虽然没有北部六县(区)快,但也有新的突破,平均增长也都在十多倍以上,2009年1~9月,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22.05亿元,同比增长31.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9.03亿元,增长23.7%。

    3.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榆林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全市12县(区)固定资产投资进入高速增长期,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000年突破60亿元大关,2005年突破200亿元大关,到2008年底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600.52亿元,是1980年的825倍。分区域来看,北部六县(区)平均翻10番以上,其中榆阳、神木、府谷突破100亿元,南部六县平均也翻了8番多。2009年1~9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0.29亿元,同比增长38.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6.38亿元,增长46%;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21亿元,同比增长15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64.87亿元,增长33.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83.28亿元,增长92.3%。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急剧攀升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种类和流通速度不断加快,全市12县(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攀升。200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亿元,2006年超过80亿元,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8.98亿元,是1978年的近45倍。从12县(区)内部来看,榆阳、神木、靖边、绥德发展迅速,占全市的73%。2009年1~9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98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9%。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4.4亿元,增长2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1亿余元,增长45.3%。

    5.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榆林全市12县区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200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5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2元,200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为6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为1803元。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197元,是1980年的43倍,农民人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