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6月 |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与经济、科学技术相互影响,互相交融、良性互动,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趋势日趋明显,文化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杠杆,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已经成为提高区域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郑州市经济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郑州文化产业布局及优化的意义
(一)郑州的文化资源
悠久的历史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全市有各类文物古迹14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嵩山风景名胜区是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脚下,威震海内外的少林功夫从这里走向世界。这里还有我国最早的天文建筑周公测景台和元代观星台、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中岳庙等。在郑州周围,还有星罗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筑、古关隘和古战场遗址,著名历史人物轩辕黄帝、列子、子产、申不害、韩非子、郑国、陈胜、张良、潘安、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高拱、李诫、李驰航等出生在郑州所辖县市。
中原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地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早期的炎、黄二帝开始,郑州就拥有一批在中国文化史、艺术史、冶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遗址。
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黄帝以此为都,位于今郑州之新郑。夏朝初年为都,即今郑州之登封、新密。在商朝时为早、中期的都邑,为亳都、隞都。东周时期为郑国和韩国的都城。不计黄帝时期,作为都城计381年。
郑州有著名的商城遗址、大河村遗址、裴李岗遗址、古荥冶铁遗址。商城遗址早于安阳殷墟;大河村遗址包含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裴李岗遗址填补了我国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历史的空白,古荥冶铁遗址对研究我国冶金史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些遗址所涉及的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汉代,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构成、中国先民们的生活方式、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实物资料。
作为河南省省会,目前郑州集中了省内一流的大学,集中了大量高素质的文艺团体、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单位,也集中了一大批大中型企业。这些部门中拥有众多的文化科研、表演及创作人才,还有一批谙熟市场经济与文化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二)郑州市文化产业布局现状
郑州市的文化资源为其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多年来,郑州市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投资兴建了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形成了可观的固定资产规模;组建了一批文化服务单位,使郑州文化发展逐步向网络化方面迈进。目前,郑州已经形成文化、广播电视、电影发行放映、图书批发零售、动漫产业等覆盖市县、遍布城乡的几大网络体系,这些都为郑州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也要看到郑州文化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一是规划滞后,对文化产业缺乏整体规划,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市场相对分散零乱,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产业发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现有文化产业还比较弱小,整合度也不够,缺乏大的、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城市的文化特色不突出,因而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没有很好显示;三是体制不顺,对文化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一体化程度较低,政企不分、产业与事业不分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与全市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和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地位不相称,与先进城市相比有明显差距。
(三)优化郑州文化产业布局的意义
郑州市文化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良好的机遇。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悠久的历史给郑州留下丰富的历史遗存、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嵩山文化、黄河文化、黄帝文化、商都文化、武术文化等博大精深、魅力独特、享誉海内外,丰富的文化资源为郑州市加快文化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当前,全国各地文化产业竞相发展,已成为地区竞争的重要方面。优化郑州文化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实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几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