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
前言
1.调查背景
家庭是最基本的和可持续的社会单位,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2010年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讲话指出:“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这是对和谐家庭建设重要性的科学论断与高度评价,为全党全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的和谐、文明、幸福家庭指明了方向。
夫妻感情是婚姻家庭的轴心,夫妻在婚姻中的幸福感与他们对婚姻的满意度,标志着婚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家庭的和谐与幸福。在大力推进和谐家庭建设之时,我们需要增进夫妻的感情建设,提高婚姻家庭的质量。为此,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城乡家庭婚姻满意度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社会转型期中国城乡家庭的婚姻质量状况,分析对其产生影响的各类因素,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一些积极的政策干预和教育推进措施。
2.调查方法
根据课题设计,本次调查涉及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10个省(区、市),即北京、广东、山东、浙江、河南、黑龙江、湖北、贵州、内蒙古、宁夏。
本次调查计划样本规模为1万户家庭,城乡家庭样本比例各半。在最终样本的抽取中,采用多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数据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
3.样本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9790份。经筛查获取有效样本总数为9645份,有效率为96.5%。
4.本调查执行单位
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
一 样本基本情况
(一)性别
在受访者中,男性3715人,占38.5%;女性5930人,占61.5%(见图12-1-1)。
图12-1-1 受访者性别分布
(二)年龄
受访者平均年龄40.98岁。其中31~40岁比例最高(37.5%),其次是41~50岁(31.4%),其后依次为20~30岁(14.6%)、51~60岁(12.6%)和60岁以上组(3.9%)(见图12-1-2)。
图12-1-2 受访者年龄特征
(三)民族
汉族受访者占89.8%,其他民族受访者占10.2%。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样本所占比重近31.6%。
(四)城乡分布
城市受访者占49.7%,农村受访者占50.3%。
(五)婚姻状况
初婚受访者占92.8%,再婚受访者占3.3%,离异受访者占1.8%,丧偶受访者占2.1%(见图12-1-3)。
图12-1-3 受访者婚姻特征
(六)受教育状况
在受访者中,初中学历比例最高(43.4%),其次为高中/中专(25.8%),小学学历的排在第三位(13.4%),大专(10.2%)、本科及以上(4.7%)排在第四、第五位(见图12-1-4)。相对于城市受访者,农村受访者学历水平普遍偏低。
图12-1-4 受访者学历特征
(七)就业状况
82.9%的受访者有全职工作或临时工作。
(八)户籍状况
62.6%的受访者为当地户籍人口,37.4%为常住人口。
二 受访者家庭基本情况
(一)家庭人口结构
同住一起的家庭人口,首位是3口之家,其次是4口之家。
城乡对比,城市家庭排序第一的是3口之家,第二是4口之家;农村家庭排序第一的是四口之家,排序第二的是3口之家(见表12-2-1)。
表12-2-1 城乡同住一起的家庭人口
(二)夫妻职业状况
1.受访者的就业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69.3%的受访者有全职工作,13.6%的受访者有临时工作(见图12-2-1)。
图12-2-1 受访者的就业状况
2.受访者的职业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农(牧、渔)民比例最高(29.9%),其次是农民工(11.2%),排在第三位的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员(10.9%)(见图12-2-2)。
图12-2-2 受访者的职业结构
3.配偶的就业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67.0%的配偶有全职工作,16.3%的受访者配偶有临时工作(见图12-2-3)。
图12-2-3 配偶的就业状况
4.配偶的职业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配偶的职业前三位同样依次为农(牧、渔)民、农民工、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员(见图12-2-4)。
图12-2-4 配偶的职业结构
(三)婚姻生活状况
1.受访者婚龄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婚姻持续时间,婚龄为11~20年组的比例最高,达40.2%;其次是21~40年组,占28.6%;再次为6~10年组,占17.1%(见图12-2-5)。
图12-2-5 受访者婚龄
2.目前是否与配偶生活在一起
调查结果显示,90.3%的受访者夫妻目前在一起生活,5.2%因工作而两地分居,因感情原因分居和因住房困难分居的各占0.4%。
数据还显示,夫妻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农村低于城市2.5个百分点。因工作原因两地分居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