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3月 |
一 2008年辽宁省就业形势基本分析
2008年,辽宁省各级政府进一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各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省就业形势保持总量增长、失业率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份额上升,就业结构优化,城镇化水平提高、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非公有制就业和服务业就业增长迅速的良好态势。
(一)全省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截至2008年9月底,全省城镇实名制就业95.1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95.1%;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1.3万人、进城务工农民22.3万人,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85.1%和89.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比省政府确定的4.5%的控制线低出0.7个百分点,比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低0.2个百分点。同期,全省累计安置19万户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23.1万人,安置棚改回迁家庭8.8万户,其中双就业户已占27.6%,截至9月1日,初步统计,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共计22.3万人,已实现就业17.8万人,就业率为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各级政府兜底安置登记失业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为1486人。辽宁离岗职工人数继续减少。2008年9月末,全省离岗职工103.8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8.8万人,减幅为7.8%,与上年末相比,减少5.6万人,减幅为5.1%。同时,离岗生活费进一步提高。累计发放离岗职工生活费3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亿元,增长了11%。2008年辽宁省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落实劳务输出奖励政策,提高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前三季度,全省有组织地输出各类人员103.4万人,组织输出率77.9%。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形式更加灵活,使辽宁省就业形势基本保持了稳定。
(二)就业稳定性有所提高
图1 辽宁省大龄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状况比较
2008年,辽宁省离岗失业人员中已就业261.7万人,比2007年调查的247.7万人增加了14万人,比2006年调查的159.9万人增加了101.8万人。这表明辽宁省就业总量矛盾正在逐年缓解。就业稳定性有所提高。在已就业的261.7万人中,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达到150.4万人,占57.5%,比2007年增加17.6万人,提高3.9%。大龄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成果显著。在145.6万“4050”人员中,已实现就业131.5万人,占90.3%,比上年增加了16.2万人。在已就业的“4050”人员中公益性岗位安排了14.2万人,灵活就业107.2万人,分别占9.8%和73.6%。在灵活就业的“4050”人员中,有94.8万人领取了社会保险补贴,占88.4%。
(三)城镇单位就业发展态势良好
截至2008年9月末,辽宁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497.9万人,同比增加5.2万人,增长1.1%。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增员明显。2008年9月末,辽宁省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298.5万人,同比增加0.8万人,增长0.3%,其中企业从业人员减少,减员0.6万人,事业单位、机关从业人员增加,共增加1.4万人。集体经济单位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单一经济类型企业兼并、破产、转制,原企业职工执行并轨,导致集体单位人员继续减少。9月末,集体经济从业人员36.2万人,同比减少1.6万人,减幅达到4.2%。
(四)股份制等其他经济单位吸纳就业能力增强
随着各项有利于就业的政策的进一步推行,全省城镇单位就业结构不断调整,股份制等其他经济成分单位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其他各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增加明显,截至2008年9月末达到163.1万人,同比增员6万人,增长3.8%,在各经济类型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从行业看,各行业从业人员有增有减,总体上增大于减,其中制造业居增员榜首;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五个行业单位从业人员出现了减少;其他各行业单位从业人员均呈增长趋势,其中增加最多的制造业增员2.3万人。到2008年12月,辽宁省已落实冬期施工项目8838个,施工面积6142万平方米,预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31亿元,并安置59万人就业。
(五)拓展了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范围
2008年辽宁省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基础上,结合辽宁实际,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促进工作的通知》,按照普惠、长效的要求,扩大了补贴项目、公益性岗位和安置对象范围,拓展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对困难家庭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兜底安置。明确了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标准及政策覆盖范围。2008年前9个月,辽宁省支出就业专项资金26亿元,减免税费3.5亿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亿元,有21.3万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22.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