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与发展建议

    作者:王焯 董丽娟 李阳 出版时间:2009年03月
    摘要: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有效引导和资金支持下,2008年辽宁的文化遗产工作成就显著,尤其在遗产普查、博物馆建设、实地调研、机构建设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规模体系和系统运作机制。2009年辽宁的文化遗产工作仍应注重政府主导、社会各界资源的调动、宣传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以期通过辽宁特色的文化资源提升辽宁的文化软实力和整体经济水平。

    辽宁拥有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文化遗产[1]资源。《2008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省级以上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年来,辽宁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文化厅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辽宁老工业振兴和构建和谐辽宁这一中心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文化资源引发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愈发明显。但我们还应看到,辽宁的文化遗产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在实践中积累大量适合辽宁省情的工作经验,勇于迎接新情况、新领域的严峻挑战,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用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打造出有辽宁特色的文化品牌。

    一 2008年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措施及其成果

    (一)政府有效指导,资金大力支持,为文化遗产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8年,辽宁文物保护工作重点是在完成好明长城资源调查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两个五年任务的同时,把牛河梁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利用作为全省文化、文物事业的一项重点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方面,确立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正确处理好抢救、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性,在确保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促进抢救、保护、利用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或滥用。在科学认定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

    辽宁参与文物“三普”工作的人员逾千人,其中各级普查办人员400多人,参加一线普查人员近600人。截至2008年10月31日,各级财政落实到位年度“三普”经费总计1781万元,其中,省级到位190万元;14个市到位669万元,经费到位率为100%;68个县(市、区)到位922万元,经费到位率为68%。[2]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辽宁继续设立专项保护资金(每年300万),建立起了财政保障机制,对传承人和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有效保护。

    (二)积极开展文化遗产大普查,搜集整理了大量新增文化遗产项目

    截至2008年10月31日,共有75个县(市、区)启动了文物“三普”工作,启动率为75%。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148处,其中,新发现3359处,复查2789处,新发现率为55%。截至2008年12月底,辽宁省现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类文物遗迹点1万多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6处,包括沈阳故宫、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五女山山城、九门口长城。辽宁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96处。其中省博、张氏帅府、“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为众人熟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沈阳),省级历史文化名城7座。

    从2007年4月开始,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人员对辽宁境内的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普查,他们深入各街道、村屯,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点点滴滴的搜集,使沉积在民间的、众多的有历史科学价值并且已经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浮现出来。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线索收获颇丰,搜集上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超过了几百个。其中,沈阳市组织开展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现已进入收尾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已收获有珍贵价值的项目线索162条。其中“沈阳四平街灯市”填补了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空间类别的空白,“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长篇)得到有关专家初步认定,对填补锡伯族发展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008年,辽宁省又有14个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7个项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加上2006年公布的22项,辽宁省总计有53个项目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辽宁省此次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北票民间故事、满族民间故事、阜新东蒙短调民歌、复州双管乐、建平十王会、海城喇叭戏、鞍山评书、本溪评书、营口评书、抚顺煤精雕刻、岫岩满族刺绣、锦州满族刺绣、沈阳老龙口白酒传统酿造技艺、丹东朝鲜族花甲礼。截至2008年12月底,辽宁省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3个,省级非遗项目113个,主要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手工技艺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