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6月 |
一 电子政务绩效管理的背景与意义
电子政务在全球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声势浩大的全球性政府改革运动与世界信息技术革命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特别是进入1990年代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发达国家元首倡导和推进电子政务提供了最佳契机,电子政务已经进入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政治建设日程。到本世纪初,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普遍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提高政府效率、改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国政府改革融合发展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很多国家在推进电子政务过程中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建设了一大批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在大规模投入和建设后,电子政务能否真正取得预期成效已成为各国政府所必须关注的问题。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在政府责任和绩效日趋公开的情况下,电子政务项目由于财政约束硬化和公民知情权的伸张,其失败不仅会导致项目的终止,还会带来公众对政府信任度与支持力的下降[1]。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电子政务绩效管理成为各国推动电子政务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美国、加拿大等电子政务发展较快的国家,都在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的同时引入绩效管理,并在相关理论研究和绩效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提高电子政务建设成效发挥了关键作用。
从总体上看,经过21世纪初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软硬件基础环境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重要核心业务系统为突破口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已经进入以深化应用、突出实效、安全可控为显著特征的新阶段,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有新的管理理论和手段为支撑[2]。但相比而言,我国电子政务绩效管理总体上处于初级水平,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还很不成熟。从理论研究来看,尽管已经有很多学者认识到电子政务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也有人提出了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但大多是仅从评估角度进行的局部探讨,与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尚有一定差距;从国内已经开展的实践来看,目前大多数评估实践是围绕政府网站进行功能性的评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绩效管理,其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推动作用十分有限。评价的结果就是网站排名,往往为评估而评估,结果流于形式,没有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看成电子政务发展全过程的战略管理工具,缺少对管理机制的研究设计[3]。此外,不仅评估过程缺乏政府部门以及公众的直接参与,而且评估结果也不能真正起到激励引导电子政务发展的目的,不利于电子政务发展模式的创新,因而绩效管理的战略导向作用也得不到充分发挥。
电子政务绩效管理体系的缺失,使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实际上处于一种监督缺失的状态,难以根据电子政务实际运行效果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这种情况导致各级政府在连续几年的巨额投入后,难以说清电子政务建设到底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显然,如果不能摆脱这种局面,尽快对电子政务建设实施科学管理,无论再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我国电子政务的整体水平也难以跨上更高一级台阶。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向新阶段迈进,当前急需建立能够发现电子政务新发展阶段的特征与规律、能够体现电子政务服务效果、能够引导电子政务发展方向从而实现其发展目标的新型绩效管理理论框架与体系,切实把绩效评估上升到绩效管理的战略高度。基于上述分析,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政务绩效管理体系,并由此推动电子政务发展,成为目前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 电子政务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电子政务绩效管理的需求分析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电子政务绩效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强,实践的发展对电子政务绩效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概括起来,这些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保持一致
电子政务绩效管理与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政府改革战略之间是三位一体的关系。电子政务发展战略要体现政府改革的战略,电子政务与政府改革结合越紧密,电子政务建设的效益就越好。与此同时,电子政务绩效管理作为实现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手段,其自身的战略目标也要与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保持一致。这样,在政府改革战略、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与绩效管理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