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10~2011年中国就业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作者:杨宜勇 杨亚哲 出版时间:2010年12月
    摘要:2010年,我国的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消费者信心指数逐步增长,总体就业形势稳定,并且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失衡性失业等多种类型的失业问题。展望2011年,就业工作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都会有所好转,就业形势会有所改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就业压力,需要认真分析,努力克服。
    Abstract:

    In 2010,China’s macro-economic is stable,and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rises gradually. This situation provides a good economic foundation for the employment work even if the employment work still faces many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In 2011,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which the employment work will face will have the change for the better. But there are some employment’s pressures which we will need to analysis earnestly and overcome.

    2010年,我国的就业形势仍然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国际上金融危机余波未平,外界经济环境仍然不稳定,影响着外向型企业的发展和外资企业的扩展战略。我国国内劳动力供求总量压力依旧巨大,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这些皆对就业工作提出了挑战。尽管如此,在国家综合有效措施的推动下,2010年的就业形势总体优于上年,整体形势趋向良好。随着国内外经济的企稳回升,2011年的就业环境预计将会有更大的改善,不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就业压力依然不小,就业任务也必将艰巨。就业是民生之本,需要全面深入分析当前的各种复杂形势,准确把握有利局势,研究切实可行的对策,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就业这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稳步发展。

    一 2010年中国就业总体形势及面临的挑战

    (一)总体形势:积极的就业政策,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0年,是“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开启“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关系到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就业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措施,来应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等新情况下带来的对就业的影响,来缓解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结构性矛盾突出等老问题对就业的挑战。

    2010年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开展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实施“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等,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稳定;通过“春风行动”,加强农民工培训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努力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通过开展各种就业援助活动,积极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通过颁布法律法规及有关部门文件,加强对就业权利的保障;通过实施“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等,促进留学生回国创业;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为促进就业提供人才支持。

    2010年,我国的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消费者信心指数逐步增长,为就业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各地主动开展工作,为稳定和扩大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即使就业工作还面临诸多挑战与问题,但总体来讲,这一年的就业形势还是整体稳定的,并且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面临挑战:失业问题凸显,就业压力不小

    2010年,我国的就业工作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失衡性失业等多种类型的失业问题交汇和凸显,给就业工作带来不少的压力,影响着2010年就业目标的完成。

    1.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结构性失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全面胜利和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2010年国家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发布了许多政策措施。[1]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节能减排,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控制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改制传统企业、兼并重组部分企业等措施也可能带来结构性失业。如何确保企业平稳退出、职工妥善分流,降低岗位流失、促进再就业就成了2010年就业工作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2.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平带来的周期性失业

    从2010年经济发展形势可以看出,尽管世界经济逐步回升,但基础不稳,仍处在不确定时期,后危机时代也在不断影响着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尤其是影响着对外贸易,使得出口减少,外向出口型企业发展困难。2010年IMF的《世界经济展望》就通过分析指出,“许多先进经济体的进口在今后若干年内仍将低于危机前趋势水平。这对依赖出口带动增长的新兴经济体有显著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使得中国经济处于经济周期的复苏期,从而带来周期性失业,给我国就业造成不小的压力。

    3.劳动力供大于求带来的失衡性失业

    2010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张小建副部长在全国基层就业暨就业援助工作座谈会上提到“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总人数超过2400万人,新生劳动力将达到1500万人,全年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仅1200多万个,供求缺口十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