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关于2010年武汉市经济工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中共武汉市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出版时间:2010年05月
    摘要:抢抓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规划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历史机遇,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武汉市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促进结构大调整、改革大推进、科技大创新、农村大变化、城市大建设、民生大改善,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确保“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确保民生持续改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预期目标,为“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2010年,是武汉市实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攻坚之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结账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之年,做好明年(2010年)经济工作对于促进武汉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一 关于国际国内、中部主要城市及武汉市发展态势的分析判断

    当前,世情国情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加强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研究分析,全面掌握武汉自身发展所处的环境,正确判定经济形势,是确立明年经济工作任务的前提和基础。

    (一)国际形势基本判断

    世界经济出现缓慢、曲折复苏,但还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呈现积极变化。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宏观刺激政策和支持措施,随着这些政策和措施的进一步落实,世界经济开始出现积极变化并正在趋于稳定。截至目前,欧元区经济大国德国、法国等国经济已经恢复增长,日本经济重拾增长步伐,美、英经济也趋于平稳。总体而言,世界经济趋稳、向好的迹象越来越多,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从近期看,一度逼近全球性大萧条的危险已经解除。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为-1.4%,但在2010年将达到2.5%。新一轮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技术革命步伐加快。金融危机使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加剧,金融、电信等行业跨国并购逐渐成为跨国投资新的主要领域,汽车、电子、医药、化工等传统制造业从生产环节向生产、流通、服务等多环节转移,产业转移服务化特征日趋明显。新技术革命蓄势待发,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等一批前沿领域面临重大突破,新能源技术有望率先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已着手加强新能源技术领域研究和产业布局。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仍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主要体现在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信贷融资活动仍然低迷,消费市场疲软,中长期能源危机风险加大,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等方面。

    (二)国内形势基本判断

    中国经济运行进入企稳回升关键时期,但是回升基础还不稳固。中央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初见成效。2008年四季度以来,中央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出台了四万亿元投资计划、十余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由于应对措施及时果断有力,我国在较短时间内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国内生产开始实现恢复性增长,投资需求强劲反弹,主要经济指标发展态势良好,全年“保8”目标有望顺利实现。随着国内外形势好转,预计2010年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将进一步增强。国内区域竞争态势加剧。“十一五”以来,国家陆续批准浦东新区、滨海新区、成渝、长株潭、武汉城市圈以及深圳等七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赋予各区域较为灵活的改革自主权,全国已经形成东部发达城市群领跑、中西部城市群快速崛起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从各地改革发展情况看,浦东新区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领域走在全国前列;滨海新区在国内率先探索金融体制改革;重庆、成都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初见成效。2009年国务院共批复了珠三角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横琴、辽宁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图们江等7个区域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获批数量是前4年的总和。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区域竞争将愈演愈烈,能否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前争先,脱颖而出,将对武汉在全国的发展地位产生决定性影响。国内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外需明显不足,外贸出口持续下滑,贸易顺差减少。一些企业和行业利润继续下降,财政增收增支压力较大。钢铁、水泥等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还相当艰巨。就业、社会保障等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

    (三)中部主要城市发展态势判断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城市间竞争愈演愈烈。内生型经济发展模式表现突出。金融危机之下,东部沿海经济略显疲态,中部经济却显示了靓丽的色彩,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好较快增长。从今年1~10月六市主要数据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除太原、郑州外,其他城市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普遍增长强劲,增幅除太原仅10.2%外,其他各市均保持29%以上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