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走入一个实现阶段性转型升级的历史时期。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正在发生重要转变。经历了30多年“血拼”式的竞争,中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将中国推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非常突出。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如何看待工业化的进程,如何继续提升中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关系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对此,我们切不可不甚了了地误判形势,而开错政策“药方”。中国工业化将从“血拼”式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继续推进,抓住未来10~20年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是现代中华文明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决战。
一 对中国基本国情的判断
(一)中国仍旧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仍旧是第一要务
无论是从自身来看还是从全球来看,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都是巨大的,人均GDP从1980年的205美元(现价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4282美元,30年间人均GDP增长了近20倍,年均增长率为10.67%(见图1-1);而美国同期人均GDP仅增长了约2.8倍,年均增长率仅为4.6%。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更是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人们似乎已经看到了一个新的发达的巨大经济体出现在东方。
图1-1 中日美三国按现行汇率人均GDP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目前仍旧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仍旧是第一要务。以现行汇率计算,中国1980年人均GDP为美国的1.7%(也就是说美国是中国的60倍,见图1-2);经过30年人均GDP的快速增长,到2010年虽然中国人均GDP已经提升了近20倍,但仍旧仅为美国的9%(也就是说美国仍旧是中国的11倍)。这表明即使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就人均GDP而言中美两国仍旧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即使我们用简单趋势外推来预测中国与美国的人均GDP比例的变化趋势,也可以看到,大约到2053年,中国人均GDP才可能与美国人均GDP相当。
图1-2 中美两国按现行汇率人均GDP的比例
图1-3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日美三国人均GDP,从图中可以看出,即使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0年中国人均GDP也仅为美国的16%(也就是说美国是中国的6.3倍)。我们也用了简单的趋势外推方法根据图1-3中的数据来预测中国与美国的人均GDP的比例变化趋势(见图1-2),可以看到大约到2037年,中国人均GDP才与美国人均GDP相当。
图1-3 中日美三国按购买力平价人均GDP
必须说明的是,美国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与其年均3%左右的长期增长趋势相当;而中国持续30年近10%的年均增长速度却是在全世界大型经济体所少有,所以上述速度增长维持30~50年的难度极大。也就是说,在进行简单趋势外推时,我们可能会高估中国与美国人均GDP的趋同速度;考虑到这一因素,可以大致估计,至少要到2040年以后,甚至新中国成立100年以后,中国人均GDP才会与美国人均GDP相当。可见,以人均GDP计算,中国的发展与美国还有30年以上的差距。
(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还会有20年左右的时间
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和机构的研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率将有很大可能性在‘十二五’末期放缓,在‘十三五’时期明显下一个台阶”[1]。这些国内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在今后10~20年难以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理由是日本从1990年左右开始经济停滞不前;而日本也是经历了近40年的高速增长开始停滞不前的,当时日本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约为1.8万国际元。
图1-4 日美两国按现行汇率人均GDP的比例
尽管这些学者和机构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很值得参考,但我们认为中国与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具有许多不可比性因素,同日本的那个时期相比,中国目前的增长潜力仍旧巨大。为体现这一观察,可以换一种方式进行测算。从图1-4中可以看出,按现行汇率计算从1987年到2000年日本人均GDP始终高于美国(1998年除外)。可以设想,日本作为一个后发大国,在资源禀赋、体制机制与美国相比都没有优越性的前提下,如何能保持更高的劳动效率?从图1-4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1980年以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日本与美国人均GDP并没有明显的变化。1981年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日本人均GDP是美国的70%,此后的30年时而提高,时而降低;最高为1991年的85%,到2010年又降为了72%。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