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
一 引言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面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本质就是经济结构调整,更加健康的经济结构能保证中国经济可持续的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包括供给结构(产业结构)、需要结构(投资、消费、净出口的比例)、分配结构(资本、劳动、政府所得)等;其中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最具可操作性的经济调整内容。很多学者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内容要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特别是要提高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现代服务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对产业结构合意性的定理或定律并非是经济学基本原理演绎的结论,而是基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变迁事实的归纳总结。例如配第和克拉克经过研究发现: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国民收入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会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库兹涅茨在配第和克拉克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产业结构变动受人均收入变动的影响。日本学者也提出产业结构出现服务化、信息化等软化趋势,软产业主要是指第三产业。由于目前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特点与上述理论相一致,而发达国家产业演化的轨迹又被当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路径,因而前述的产业结构变化的经济理论也就被神化为定理与定律,进而变化为指导各国产业升级的“真理”。所以,往往在谈到产业升级时,提高中国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例被当做产业升级的方向,认为中国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服务业的发展,甚至抑制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发展。当然产业结构的升级争论不仅限于第二、三产业发展优先次序,而且目前也有很多争论涉及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内部产业升级的方向。目前的一些研究认为,中国应加速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到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
本文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现象入手,首先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比快速提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中国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是否偏高用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中国第二产业结构演化的方向进行了分析。
二 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例提高并非表明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高级
(一)发达国家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仍旧高于其他产业
目前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比重要远高于第二产业。例如,美国2008年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已经达到77.5%,2007年就业的比重达到78%。2008年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也在75%以上。但这些发达国家就劳动生产率(以人均产出衡量)而言,第二产业仍旧高于第三产业。图17-1显示了主要发达国家从1980年以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比值。从图中可以看出,除法国以外,其他国家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仍旧高于第三产业;特别需要关注图中4个国家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
图17-1 主要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比值
一是日本。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始终高于第三产业,从20世纪日本“失去的10年”开始(也就是20世纪最后10年),日本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开始接近,从1994年起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开始高于第二产业。自2001年4月小泉内阁执政以来,改变以往靠主要通过增加公共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开始对经济结构进行“没有禁区”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2年度日本经济实现了正增长,2003年度经济出现缓慢回升的势头。2004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2.6%,2005年为2.8%,为5年来最高。2006年为2.3%,2007年为2%。与此同时,从2004年开始,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也开始高于第三产业。
二是德国。德国1991年以后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高于第三产业,2007年德国的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开始高于第三产业。德国的情况在发达国家中有些特别,由于两德合并发生在1990年,两德的统计数据在1990年以前只有第二、三产业产出比例数据,没有就业数据;两德合并后德国经济仍旧萧条,特别是原东德地区的制造业基本被冲垮。随着德国经济逐步复苏,德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开始高于第三产业。
三是美国。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虽然金融业、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可以说是独步全球,但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仍旧始终高于第三产业(1998年、2001年、2002年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