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上海养老保险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戴律国 出版时间:2009年04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养老保险经历了三步改革:基金走向社会化的改革、制度走向社会化的改革和管理走向社会化的改革。上海进一步深化养老保险改革的思路和路径是:积极进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进一步完善来沪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深化农村养老保险改革;不断提高“小城镇社会保险”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努力开展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开辟养老保险基金来源的多渠道。
    Abstract:

    Since the economic reform and Opening-up,pension system in Shanghai has undergone three phases of reform:a socialized Pension Fund,system and management. The idea and path which guides Shanghai municipality to deepen the Pension System include the following crucial elements:an active pension system reform in the Public Service Unit;a larger cover to the migrant workers in Shanghai;more efforts devoted to the rural side;higher pension payment to the retirees covered by “Township Social Insurance Scheme”;More efforts in multi-level pension insurance;diversification in the funding sources.

    改革开放已经整整三十年。三十年来,广大老百姓关心、理解、拥护、支持、配合养老保险改革,并一致反响:养老保险改革深得人心!认真回顾总结上海养老保险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找出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对于推进下一步的深化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 上海养老保险经历了三步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养老保险大致经历了三步改革。

    (一)基金走向社会化的改革

    这步改革是1986年10月启动的。主要内容是企业退休费用实行社会统筹。主要作用:一是缓解企业退休费负担畸轻畸重的矛盾;二是保障退休人员能按时足额领到退休金。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我国开始由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渡。允许企业可以按利润的一定比例留成后,物价、工资等也随之开始波动。原先由国家“统包统配、统收统支、统负盈亏”的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涉及劳动保障领域的,就是由企业发放退休金的稳定局面发生了动摇。承担劳保福利负担比较重的一些企业,特别是经济效益差的轻纺老企业面临入不敷出,退休人员多的企业拖欠退休金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解决退休人员退休金的发放问题,在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以支定收、略有节余”的原则,上海于1986年10月开始实施企业退休费社会统筹。即企业均按工资总额的25.5%缴纳退休统筹费,由市、区、县退休费统筹机构“差额拨付”给企业,仍由企业发放退休金。至今已实施了22年的社会统筹,得到了广大退休人员的一致拥护。

    (二)制度走向社会化的改革

    这步改革是1993年1月启动的。主要内容是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主要作用:一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二是进一步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时期,加之我国要申请加入世界WTO组织,国际社会要求我国加大市场经济成分。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国开始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涉及劳动保障领域的,就是大批企业职工要下岗分流,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建立。1991年11月,上海市政府成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小组,专门组织人员从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研究。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传统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来势凶猛的改革浪潮,主要存在“五难”弊端,即:人员难以流动;养老金计发办法难以执行;人口老龄化加剧,仅企业一方缴纳养老保险基金将难以为继;通货膨胀,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难以保障;机构重叠、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社会保险将难以运行。改革养老保险制度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如何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企业养老保险改革为社会养老保险?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1]33号文)精神,在学习借鉴国外经验、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企业情况、反复测算各种相关数据、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经试点企业多次模拟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小组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在全国率先研究制定出了《上海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简称“城保”),并经上海市九届人大第41次常委会讨论通过,于1993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了推进养老保险改革,1992年9月研究小组升格为上海市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办公室,1993年2月组建上海市社会保险管理局。

    这一步改革的具体内容是:①引入个人缴费机制;②建立个人养老保险账户;③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④建立养老金正常增长机制;⑤统一社会保险管理机构。1993年10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上海养老保险改革的探索被中央所肯定,成为全国统一的模式,这个模式一直执行至今。

    在这步改革中,除“城保”外,上海针对不同对象,按照“广覆盖、保基本、要分类、有梯度”的原则,对农民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农保”);对大量使用征地农民工的郊区开展了小城镇社会保险(简称“镇保”);对来沪从业人员开展了政府主导、商保运作的综合保险(简称“综保”);对家政服务人员开展了政府主导、商保运作的意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