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5月 |
一 南京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地带与长江流域开发地带的交汇处,是“长三角”经济核心区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和通信枢纽城市。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6587平方公里,下辖11个区和2个县。截至2011年底,全市常住人口为810.91万人,其中户籍总人口为636.36万人,城市化率达79.73%。
南京现已形成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制造、钢铁为支柱产业,以软件和服务外包、智能电网、风电光伏、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为支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南京是国内唯一集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于一身的城市,同时是全国首家软件名城、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45.5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63.6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760.99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为2390.5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220.91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7∶44.9∶52.4。全年现代通信、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风电光伏装备、新材料、轨道交通、智能电网与电力自动化、航天航空等八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2%。
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7.8%。从销售单位所在地区看,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2574.19亿元,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96.11亿元。从行业分类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422.59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47.71亿元。
2011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1298.77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35.00亿元,增长22.4%。2011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为35918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200元,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0763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3108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956元。
“十二五”期间,南京经济发展的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1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万元左右;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0%;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6%,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都市型生态高效农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城市化率达到83%。
二 南京市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和现状
(一)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1.中心城市地位明显
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信息中心;是涵盖3400万人口、5.5万平方公里地域的“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向中西部地区传导辐射的重要门户城市;是整合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重要平台;是历史文化名城、面向世界的窗口,是广大中外宾客的旅游、商务目的地。
2.科教与人才资源丰富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文化中心。全市拥有53所高校、600多个省级以上的科研机构、70多万科研人才、77位院士,全市人才总量162万名,万人大学生比例在全国名列前茅。201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3%,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013亿元。“十一五”期间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年均增长30.2%和33.6%。丰富的科教与人才资源为南京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交通、通信枢纽地位突出
南京是华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航空、航运、公路、铁路、管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齐全。南京铁路南站、南京港、禄口国际机场二期工程等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正进一步扩大南京物流、商贸流通等产业的辐射半径。南京是全国五个大区级通信枢纽和全国互联网八大节点之一,互联网出口带宽超过540G。截至2011年底,宽带互联网接入用户数247万户,3G无线网络实现全市覆盖,移动电话拥有量突破1000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达170万户,手机普及率达123%。南京较强的交通物流功能和通信传输、互联网区域交换能力,成为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4.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2011年,南京三次产业比重为2.7∶44.9∶52.4。现代服务业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信息技术服务、网络增值服务、动漫与网络游戏发展迅速,数字内容、文化创意、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服务业成为新的发展亮点。中国软件名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