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贵州省非公经济政策与法治环境研究

    作者:贾梦嫣 出版时间:2012年07月
    摘要:“十一五”时期,贵州省非公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2011年,贵州非公经济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实现贵州省非公经济的在新时期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从政策与法治环境的完善上下工夫。具体来说,应该从贵州省非公经济的政策体系、政策落实、纠纷解决、法律服务和市场主体法制教育等方面着手,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引言

    经济发展状况与政策法治环境密切相关:一方面,政策法治环境的完善从根本上取决于并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另一方面,政策法治环境对经济发展又具有重要的指引和导向作用,其优劣是影响经济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二者间的互动关系在我国非公经济[1]的发展历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新中国成立初期及其后较长的时间里,我国法律和政策对非公经济进行了彻底的否定,非公经济几乎被消灭殆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法律和政策的逐步放开,非公经济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非公经济的长足发展,又推动了法律和政策的优化。

    从“十一五”时期开始,贵州省非公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时期,发展速度迅速提升,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和地位快速提高。“十二五”时期,贵州省提出非公经济占省内生产总值45%的发展目标;2011年3月,省政府下发《全省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2011~2013年)》(黔府办发〔2011〕41号),提出到2013年底,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民间投资、民营经济注册资本和新增就业人数均比2010年增长1倍以上的发展目标。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贵州省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地方政策和法治环境的进一步完善。本文以政策环境和法治环境作为分析贵州省非公经济发展环境的两个基本方面——前者包括制度创新和政策落实,后者则包括行政执法环境、司法保障体系和社会法治环境等方面。本文认为,在现有法律和政策的框架下,非公经济政策和法治环境优化的一个基本目标是:通过优惠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为非公企业搭建起良好的经营平台;通过政府“放权”,尊重企业自主经营,提高非公经济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通过严格维护经营者、劳动者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通过明确的政府职能定位和对公权力行使的监督,提升政府形象,提高行政效率。优化贵州省非公经济发展的“软环境”,真正做到“简”、“限”、“优”,为营造宽松、有序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一 贵州省非公经济政策法治环境概述

    (一)贵州省非公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1.“十一五”以来贵州省非公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十一五”以来,贵州省非公经济发展迅速,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推动贵州省经济整体增长、促进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推动了全省经济的整体增长。2007~2011年,贵州省非公经济总量及占省内生产总值比例逐年上升,[2]非公企业迸发出的强大生命力,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的整体增长(见图1)。[3]

    图1 2007~2011年贵州非公经济发展状况示意

    (2)成为吸纳贵州省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数据表明,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就业岗位数量逐年上升(见图2[4]),全省80%左右新增就业岗位来自非公企业,[5]为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城镇化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2 2006~2011年贵州非公经济个体、私营业从业人数示意

    (3)成为贵州省重要的税收来源。“十一五”期间,全省非公经济累计缴纳税金1549亿元,分别占全省税收总额和财政总收入的52.7%和45.2%;[6]2011年,全省非公经济完成税收620.2亿元,占全省税收的57%。[7]

    (4)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发展。如2011年贵阳市和遵义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分别达611亿元和500亿元,分别占全市国民总值的44%和45%,[8]非公经济有效地支撑了地方经济发展;2011年12月,贵州省非公经济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13.79亿元,比上年增长33.4%,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9]为贵州省工业化注入了活力。

    (5)成为实现贵州省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催生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据统计,全省80%以上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和80%左右的企业专利申请量均归属非公经济;[10]截至2011年,在贵州省拥有的28件“中国驰名商标”中,有14件分属9家非公企业;贵州同济堂于1994年被评为“中华老字号”。[11]在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新兴服务产业中,非公企业更占据主要地位。

    (6)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截至2009年底,非公企业参与光彩事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