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7月 |
引论
中共贵州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具有贵州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为贵州“十二五”及以后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是贵州省“十二五”时期的两大重点、关键战略,这两大战略的成功实施是贵州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必要条件。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看,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加快,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载体,城市的地位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城市作为社会管理前沿一线的特性也会不断凸显出来。因此,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治安管理,创造和谐稳定的城市社会环境,不但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且有助于推动全省的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等战略的顺利实施。
从城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的分布情况来看,2010年10月,在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选定的全国35个市和县(市、区)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中,贵阳市既是全国6个试点省会城市之一,也是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试点城市。随后,《贵州省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方案》(黔综治办〔2010〕77号)确定云岩区、南明区、凤冈县、余庆县、金沙县、红花岗区、水城县、钟山区、瓮安县、惠水县、平坝县、西秀区、麻江县、三穗县、丹寨县、晴隆县、册亨县、兴仁县、大方县、铜仁市、思南县、印江县等22个县(市、区)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县(市、区)。鉴此,本课题研究主要论及贵阳市和前述22个县(市、区)的城市社会治安管理创新试点建设情况。
一 获得的突出成效和积累的主要经验
(一)城市社会治安管理创新试点获得的成效
从总体情况看,贵州城市社会治安管理创新试点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分别体现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社会治安防控建设和社会特殊群体管理服务等方面。
1.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的主要成效
贵州各县市区相继建立了矛盾纠纷联合调解中心等机构,贵阳市及其下辖区市县创新建立了群众工作中心,完善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大调解”工作体系和“多调联动”衔接机制。这些成效可从贵阳市、大方县和丹寨县等地的实践情况中看出。
贵阳市从各级群众工作中心开始运行到2011年8月初的短短数月内,矛盾纠纷调解和接访效果显著。接待群众上访1121起5641人次,其中属于市级调解的866件3823人次,窗口直接调处办结436件1863人次,办结率为50.35%;属于区县调解并交由责任区县处理的255件1818人次。在调处办结群众诉求的436件1863人次中,属于初访的315件1335人次;属于重访的121件528人次。由中心领导调处的121件(次)群众事项调解率达90.1%;由市领导直接调处的9件群众事项化解率为100%。[1]
大方县自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以来,矛盾纠纷化解取得成效。2011年4月至7月,该县大方镇网格工作室共化解矛盾纠纷170余起,县信访局接待大方镇上访的有7批(次),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0%。并且,没有收到地级及地级以上部门交办件。[2]
丹寨县以化解社会矛盾为切入点,探索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成效初显。截至2011年6月底,共排查矛盾纠纷498起,调解498起,调解率为100%;调解成功403起,成功率为80.92%;防止群体性事件2起,防止民事转刑事案件2起。[3]
2.社会治安防控建设的主要成效
贵州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不断加强人防力量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城乡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强力推进“天网工程”等技防建设。截至2011年7月,贵州全省已招聘专职治安巡防人员26766人、保安5万余人,设立治安卡口(点)19950个,安装报警监控探头10000余个,[4]基本覆盖重点要害部位、重要公共场所和新建住宅小区,并在9个市(州、地)所在地开展了“技防入户工程”试点。总体上,全省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效果明显。其中,贵阳市、南明区、瓮安县、麻江县、大方县和思南县等地的表现较为突出。
贵阳市以“技防入户”工程为抓手,加大巡逻力度,增强群防群治。一是,大力实施“技防工程”。截至2011年7月,贵阳市的“平安E家”报警电话就覆盖到5.5万余户家庭13万余人,安装了单元防盗门的老旧居民楼超过60%。“技防入户”工程成效初显,通过报警电话有效预防入室盗窃案件2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入室盗窃案件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