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7月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显著。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1949年的1.5%上升到2010年的79.2%;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之首,毛入学率达到24.2%;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整体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教育事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等因素综合影响,现阶段,我国教育行业仍存在着教育不公、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本报告旨在从2010年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改革”这一大环境出发,立足于民生舆情视角,通过对2010年我国教育政策措施、热点事件进行阐述,重点分析网民和媒体相关舆论,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一 2010年教育改革概述
2010年我国教育事业所呈现的最大特点为“改革”二字。政府一如既往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努力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以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国家对教育进行改革,宏观层面上表现为一系列教育新政策的出台;微观层面上,国家致力于解决现今教育热点问题,从教育不公、教育诚信、校园安全等方面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宏观层面:教育新政策的出台
2010年可以说是教育事业的“改革年”,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政策。党中央和国务院于2010年6月6日颁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纲要》),于7月29日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纲要》),两份纲要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领域第一个中长期规划,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的意义。
此外,国家还就不同的教育群体出台了针对性的政策。针对学前教育,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又称学前教育“国十条”);针对中小学教育,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颁布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针对研究生等高校学生,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布了《关于拟确定中央戏剧学院等50所高校从2011年起开展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的公示通知》,即“推免研究生”政策。另外,教育部还发布了《关于2010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
国家就教育问题制定相关改革政策,打出一套组合拳,在普及教育面基础上,鼓励教育事业进行改革,以朝着更专业、更人性化方向前进,旨在使教育事业从“大”变“强”。
(二)微观层面:教育改革举措具体化
2010年,中央政府除宏观上出台一系列教育政策外,还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一系列关于教育改革的具体举措中,从教育公平、教育诚信和校园安全等几大方面鼓励教育制度的改进和创新。
受当今社会主义转型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中国社会的阶层、地区差异越来越明显,教育不公现象在不同阶层和地区之间也有所体现,并呈现愈发严重的趋势。《中国青年报》对全国30个省、市、区的2952名民众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6.5%的人认为当下教育现状“越来越不公平”,这反映了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高度关注。基于此,国家从教育公平的立场出发,实行教育改革。为解决农民工同住子女“入学难”,学前、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难”等问题,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可谓推进教育公平理念的一大步。
2010年,教育资源分配出现新局面:高校互结联盟抢占优质生源,自主招生形式升级。经过7年的发展,2010年自主招生的高校已达80所。不少高校自发结盟,2010年“华约”、“北约”和“同盟”三大同盟初步成型,以集团化形式分配国内优质生源。同时各高校也各自出台政策,以期吸引更多人才,其中以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和复旦大学“直推生”政策为典型代表。
由学术不端引发的教育诚信问题同样是2010年教育舆情的关注点。尽管国家在《人才纲要》中明确提出从严治理学术不端,各大高校也纷纷采取举措自我监测学术不端行为,但2010年仍然出现了一系列学术不端事件,如“连环抄袭门”等,引起社会上下的反思。
此外,2010年校园安全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全国各地接连发生了好几起影响较大、性质恶劣的校园安全事件。从2010年3月福建南平实验小学凶杀案到5月陕西城南郑县圣水镇林场村幼儿园凶杀案,短短两月内发生了六起校园血案。如何保障学生,特别是幼龄儿童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