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10中国食品安全类舆情

    作者:宫玉斐 出版时间:2011年07月
    摘要:2010年度食品安全类舆情事件表现出较高舆情关注度。纵观本年度案例,原料类产品、企业产品两类容易引爆舆情;随着消费者维护权益的意识增强,消费者维权引起的事件增多;行业“潜规则”往往容易成为公众质疑的焦点。从舆情应对来看,企业和政府部门应对大多较为及时,表现出较强的研判能力。但相关部门“迷雾”执法、相互推诿难消公众疑惑。高层部门和领导的关注与重视促进问题解决。
    Abstract:Food safety issues have been greatly concerned by the public in 2010. Considering all cases this year, we can find that raw materials and brand products are easily to draw the attention of media and public. As the customers are more and more aware of self-right maintenance than before, they have triggered more cases. Meanwhile, the hidden rules in food industry are the focus of doubts raised by the public. As far as the responding capacity is concerned, corporations and governments have shown their ability to give early warning, but the lack of transparency and ambiguity of legal and regulatory practices have made the public confused and complaining. Senior departments and officials' priority concerns will speed up the solution of the specific issue.

    毒豇豆、假香米、毒龙虾、问题奶粉、致癌油、饮料“汞中毒”……2010年,中国百姓的餐桌可谓“动荡不安”,食品安全引发人们阵阵惶恐,成为2010年度舆情热点之一。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并且食品安全类问题极容易在消费者心中产生阴影,使其对行业整体产生怀疑,倘若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行业震荡,造成产业在一段时间内的连锁危机,影响产业长远发展。本报告将在分析2010年食品安全类舆情事件特点的基础上,对该年度政府或企业相关部门的应对情况加以探讨,以为防范食品安全类危机舆情的发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 舆情热点事件特点分析

    食品安全类舆情事件属于高危类别,一有引爆点极容易引起全国范围的高度关注。对近两年的热点舆情事件分析后可以看出,2009年和2010年食品安全类舆情事件占据很大比例。其中,热点舆情事件如表11-1所示。

    表11-1 2009、2010年度食品安全类热点舆情事件

    (一)两类“引爆点”容易引发关注度骤然上升

    从事件类型角度来看,食品安全类事件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原料类产品的质量问题,如小龙虾、粉丝、豇豆、大米、食品用油等。原料类的产品问题往往源自行业内部操作,一些是行业痼疾,因其与公众生活贴近性极强,一旦经过媒体的报道和放大,极容易引发公众的强烈反应。比如很多小商贩受经济利益驱使铤而走险销售和使用地沟油,在2010年着实引起了一场“用油恐慌”。

    另一类比重更大的则是企业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并且越是品牌影响力大的企业越容易成为媒体关注的“靶心”。如可口可乐、麦当劳、雅士利、金浩茶油、雅培等著名品牌均有产品问题的舆情热点事件爆出。这些企业的产品往往畅销全国乃至全世界,单一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即容易引起各地媒体的追踪报道,从而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将事件关注度推至高潮,影响推至全国。

    以圣元奶粉被疑致女婴性早熟事件为例,在武汉一地爆出女婴“性早熟”案例后不久,江西省奉新县、山东省临沂市、广东湛江等地均出现同类病例,舆情关注度迅速攀升,事件影响力扩散至全国。尽管病例数量不多,但是由此引发的公众恐慌和专家重视程度很高,正如专家指出的:“尽管目前病例还比较少,难有足够说服力,但对于每个女婴来说,此事关乎她们的健康成长,不容怠慢与忽视。”[1]再如可口可乐的安全问题,在2月1日“雪碧汞中毒”事件开炒后,许多网络媒体将前几年雪碧出现过的质量报道链接进“汞中毒”专题作为附加材料,以吸引网络用户关注。各地出现相似问题的消费者也通过集体索赔的方式向可口可乐公司提起诉讼。

    (二)消费者维护权益的意识增强,成为多起舆情引爆的源头

    食品安全类事件关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当前,国内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遇到食品质量问题的时候不少能够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在2010年的案例中,多起舆论关注高的案例的源头就是普通的个别消费者。他们当中很多是通过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引发更多相似遭遇的消费者关注,从而引发舆论更高的关注度。

    比如在2010年又一次掀起乳制品行业风波的“圣元奶粉疑致女婴性早熟事件”最早就是起源于三名武汉消费者反映,他们的孩子一直食用某品牌奶粉,身体出现早熟特征,乳房开始发育。曝光之后,媒体接到消费者反映,在江西奉新县、山东临沂、广东湛江等地出现婴儿雌激素检测超标的案例,并且他们均自出生就喝圣元奶粉。事件影响随即扩大至全国,引起更高的关注度。再如,“雪碧汞中毒”事件也是由于在不足三个月内北京市连续发现两起消费者饮用雪碧后出现汞中毒症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舆论热议。

    (三)行业“潜规则”成为公众质疑的焦点

    食品行业虽然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但行业内部的情况往往不容易被外界所知。其中涉及企业、监管部门等多个主体,流传在网上网下的各种“潜规则”正是由于信息不透明所致,而这往往也成为舆论质疑的焦点所在。

    比如网易论坛上一位网友在圣元奶粉事件爆出后写道:“中国奶业问题太多了,不争的事实,所有的奶制品,全部放了各类添加剂,首先要告诉你们,市场上不可能有鲜奶和纯牛奶,目前中国对添加剂的标准要求低,一般以吃了死不了人为标准!所以我一般去超市买东西一定要看配方!你们有的人可能对添加剂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