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06月 |
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并具有累积和动态变化性。同时,区域的生态链紧密相连,彼此之间生态环境的依存度高,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可以影响到相邻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由于人类活动、资源和环境的类型和强度不同,泛珠三角区域内各省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过程和机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广东省正在实施的珠江综合整治工程,主要基于这样的认识:珠江三角洲地区水网密集,均属珠江水系,具有感潮特性,光靠单个城市的治理难以改善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同样扩展到泛珠三角区域,上游如果水污染了,下游同样遭殃;一地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周边省区也受影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把环保合作列为当前各省区合作重点之一,充分反映了“9+2”成员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充分体现了各方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强烈的责任感。
2004年7月13日,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政府环保官员共同审定通过了《泛珠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协议》,正式启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合作。合作的重点领域包括水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监测、循环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科技和产业合作、环境宣传教育等。进一步提交的《泛珠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合作专项规划》(2005~2010年)(审议稿)更是将区域环境保护合作推向深入。
泛珠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合作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国家“十五”计划中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未能实现,引起各方关注。近几年,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更是为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珠三角环境保护规划、长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京津唐地区环境保护规划等将区域环境保护与协调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也正在探索之中。
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并具有累积和动态变化性。同时,区域的生态链紧密相连,彼此之间生态环境的依存度高,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可以影响到相邻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由于人类活动、资源和环境的类型和强度不同,泛珠三角区域内各省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过程和机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广东省正在实施的珠江综合整治工程,主要基于这样的认识:珠江三角洲地区水网密集,均属珠江水系,具有感潮特性,光靠单个城市的治理难以改善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同样扩展到泛珠三角区域,上游如果水污染了,下游同样遭殃;一地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周边省区也受影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把环保合作列为当前各省区合作重点之一,充分反映了“9+2”成员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充分体现了各方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强烈的责任感。
本专题主要对泛珠三角区域生态环境格局现状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预测泛珠三角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合作的前景,提出全面实现《泛珠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合作专项规划》(2005~2010年)的对策与建议。
一 泛珠三角区域生态环境现状格局及评价
(一)区域生态环境总体格局明显受到自然地理因素和城镇体系布局影响,整体区域生态环境良好
泛珠三角区域生态环境格局明显受到自然地理因素,包括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气候等的影响。城镇体系布局影响也十分显著。中国科学院公布的2004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显示,海南省环境支持能力居全国第二位。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选择了7类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计算了全国31个省市区的节约指数,结果表明:福建、广东位于全国前10名,云南、重庆、广西、贵州位于后10名。这也从一侧面印证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比东部地区粗放。同样,31个省市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新排名显示,广东和福建位于前10名,后10名主要在西部地区,说明西部地区的可持续能力相对东部地区普遍较低。
根据各省区2004年度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泛珠三角区域大部分地区森林覆盖率较高,各省区都设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区域分布不均匀。在1995年至2005年间,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速度均较快,其中森林公园在数目增加速度上超过自然保护区,但在面积规模上自然保护区则远远超过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平均斑块面积变化不大,但森林公园平均斑块面积明显下降。珠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35.01%。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成就了良好的流域水质。珠江流域干流水质为全国七大江河中水质最好的水系。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监测数据显示,2004年珠江水系22条河流33个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78.8%,Ⅳ、Ⅴ类水质占15.1%,劣Ⅴ类水质占6.1%。本区域其他水系的水质状况也与珠江水系类似。
在泛珠三角各省区中,海南省的总体环境优良,全省空气、河流、湖泊、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生态和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其余8省的环境总体状况均表现为环境形势基本稳定,大江大河的水质较好,部分区域和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均取得新进展。
从陆地自然保护区占陆地国土面积的比例看,云南为8.8%,海南为8.1%,广东为7.32%,贵州为5.46%,湖南为4.95%,江西为4.84%,福建为4.17%。
(二)生态环境资源丰富,但受干扰严重,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
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