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12月 |
区域综合竞争力是指一个区域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下,相对于其他区域而言,为本区域创造高效的资源配置和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系统能力。它是一定区域一段时期的经济规模、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增长结构、经济增长制度潜能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各种经济、社会变量的有机组合及其变动合力的结果。
本报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及相应的测评体系,对评价对象即各区域间综合竞争力水平加以测算,旨在帮助各区域准确寻找并发挥其竞争优势,规避、改进竞争劣势,从而在竞争中寻求更大发展空间与机会,使各区域可以在开放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下,形成该区域内吸引经济资源的、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优势,即具有高效的资源配置环境优势。
区域综合竞争力是指一个区域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下,相对于其他区域而言,为本区域创造高效的资源配置和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系统能力。它是一定区域一段时期的经济规模、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增长结构、经济增长制度潜能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各种经济、社会变量的有机组合及其变动合力的结果。
本报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及相应的测评体系,对评价对象即各区域间综合竞争力水平加以测算,旨在帮助各区域准确寻找并发挥其竞争优势,规避、改进竞争劣势,从而在竞争中寻求更大发展空间与机会,使各区域可以在开放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下,形成该区域内吸引经济资源的、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优势,即具有高效的资源配置环境优势。
一 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本报告认真研究了国际权威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与研究机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和世界经济论坛(WEF)对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原则与方法,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和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系竞争力研究工作室等著名研究机构和学者的研究成果,选择使用了综合指数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1]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保证测算结果的准确性,即能够对测评对象的定位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本报告在使用先进的计量分析软件(SPSS 12.0)和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的同时,还采用了大量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雷达图等,尽量深入浅出地描述四川省区域综合竞争力的评估结果,力求达到定量计算、定性分析的理想结合。
(一)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指标体系设计上,本报告主要遵循四项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考虑到人为主观因素会影响测评结果,因此,所选用的指标都是有理论依据,即理论上能够解释,实践上能够行之有效。二是全面性原则。为保证测算结果真实有效地评价各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水平,同时考虑到各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报告所选用的指标不仅包括经济指标,而且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社会和资源环境方面的指标,力求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及其竞争优势。三是重要性原则。由于不同的指标反映不同的侧面与内容,对经济社会活动所引起的作用和影响差别较大,所以选择指标时应考虑到对竞争力影响的重要性,所选取的指标个数不在多,而在精。四是可比性原则。为保证区域综合竞争力指标具有可比性,本报告除了确保所选用的指标在口径、含义、时间上统一外,还大量地采用相对数、比例数等指标,同时对原始指标进行科学的标准化处理,即对原始数据进行消除量纲处理。
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本报告主要参考了IMD、WEF和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的研究方法,以及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系竞争力研究工作室和众多国内外知名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依据对区域综合竞争力研究的经验,考虑到所测评区域的实际发展情况,创新性地设计了竞争力的测评指标,力求测算结果准确、科学且符合四川省的实际情况。
此外,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比2000年翻两番。此次目标的提出更强调人均理念,因为人均指标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人均指标的提高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的提高,能够更好地反映居民在经济发展中分享的成果,鉴于此,我们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尽可能地多使用人均指标。
本报告评价指标体系由9大要素模块,共计84项指标组成,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见表1)。
表1 四川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1
续表1
经济实力竞争力:由4个要素子模块、21项指标组成,主要反映一个地区参与竞争的经济实力。包括:(1)总量指标,如GDP等;(2)人均指标,如人均GDP等;(3)增速指标,如GDP增速的连续五年平均值;(4)劳动生产率指标,如全员劳动生产率等。
产业竞争力:由2个要素子模块、5项指标组成,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和工业发展状况。包括:(1)产业结构优化度指标,如二产产值比重等;(2)工业发展状况指标,如工业增加值等。
企业竞争力:由4个要素子模块、8项指标组成,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企业参与竞争的能力。包括:(1)企业规模状况指标,如大中型企业比重等;(2)企业经营状况指标,如产品销售收入等;(3)企业研发状况指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