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研究——四川农业跨越:发展中的困境与困境中的突破
    ——四川农业跨越:发展中的困境与困境中的突破

    作者:郭晓鸣 出版时间:2007年12月
    摘要:

    当前,四川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背景下,四川现代农业能否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必须立足新的历史条件,深入研究四川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现实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战略思路,确保在较短时间内突破发展困境,达到预期目标。

    四川作为地处我国内陆的农业大省,尽管“十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总体上评价,一方面人口众多,资源约束严峻;另一方面经济实力不强,投入相对有限,四川省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存在的制约性矛盾依然十分尖锐。

    当前,四川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背景下,四川现代农业能否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必须立足新的历史条件,深入研究四川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现实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战略思路,确保在较短时间内突破发展困境,达到预期目标。

    四川作为地处我国内陆的农业大省,尽管“十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总体上评价,一方面人口众多,资源约束严峻;另一方面经济实力不强,投入相对有限,四川省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存在的制约性矛盾依然十分尖锐。

    第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仍然有待加强。从总体上看,虽然四川省全面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但规模狭小,结构单一,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与此同时,龙头企业发展迟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滞后,普遍的重生产轻加工和流通倾向致使农产品销售困难的矛盾已初步显现等,也是四川农业结构调整中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第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缓慢。主要由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四川省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仍然缓慢,中低产田比重大、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农业装备水平低等至今仍然是影响四川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结果是农业结构调整因普遍面临基础性条件制约而成效有限,农业比较效益低的局面难以扭转,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

    第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税费改革前四川有限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依靠增加农民负担的方式推进的,税费改革后虽然大幅度地减轻了农民负担,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必不可少的补偿性投资来源。农村道路、通讯、饮水、能源等供给水平仍然十分低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经构成四川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瓶颈。

    第四,农村劳动力流动面临新的挑战。四川劳务输出虽然成效显著,但在新的形势下不能盲目乐观,就总体而言,四川劳务输出仍处于粗放阶段,在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正在从体能优先向技能优先转变和就业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四川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较为薄弱的劣势已较为充分的表现出来。此外,四川农业劳动力外部流动的非均衡性也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大量青壮年和素质相对较高的劳动力离开土地之后,农业的“空洞化”现象日渐显现。

    第五,农业生产要素的外部流失愈加严重。四川农村耕地资源和资金要素十分稀缺,但主要由于体制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全省农用耕地占用较多,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还未形成,不仅直接损害了农民利益,更重要的是严重削弱了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资源过度减少和低效利用双重矛盾的交织,是四川农业发展中难以回避的严峻挑战。

    从根本上看,由于四川“三农”矛盾相对更突出,城乡统筹难度更大,实现农业跨越发展的任务是十分艰巨和繁重的。必须从自身现实出发,有所选择,突出重点,循序推进。更进一步分析,当前应当重点实施下述宏观性对策。

    1.以产业化为重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必须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并且突出以产业化为重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除了应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增强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之外,应当特别注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突破。但四川人地矛盾尖锐,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必须以保证农村内部稳定为基本前提,必须防止出现农村土地过度兼并倾向,避免在外部条件不具备时贸然将大量农民变成“无地农民”。在经济发达的成都平原区,应规范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在确保农民自愿和充分参与基础上合理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和集中。通过土地向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集中的方式,稳步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同步积极支持农民向城镇转移,在二、三产业就业,从根本上完成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在经济欠发达的丘区和山区,由于区位和资源条件的限制,短期内不具备龙头企业进行农业开发的条件,因而必须避免使用行政手段强制推动土地集中,应当在稳定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制,以土地入股、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土地经营,克服小农户低效经营土地的弱点,构建小群体、大规模的更适宜的土地规模经营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