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四川工业跨越研究

    作者:张克俊 出版时间:2007年12月
    摘要: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中国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的重要国家战略。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工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生产能力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但总体而言,四川工业还没有摆脱粗放式发展模式,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成为推动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瓶颈。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日益细化的产业分工、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抓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个核心,就抓住了推进工业由大省向强省跨越、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抓住了四川工业竞争力的未来。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中国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的重要国家战略。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工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生产能力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但总体而言,四川工业还没有摆脱粗放式发展模式,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成为推动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瓶颈。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日益细化的产业分工、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抓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个核心,就抓住了推进工业由大省向强省跨越、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抓住了四川工业竞争力的未来。

    一 提升四川自主创新能力与工业跨越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工业取得了很大成绩,已经是全国的工业大省,在四川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十五”期间,四川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6%,比“九五”期间高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2005年,四川工业增加值达到2527亿元,占GDP的34%。丝织品、原盐、饮料酒、电视机、天然气、发电量、钢、农用化肥、硫酸、纯碱、烧碱等工业产品在全国产量中名列前茅。但是,四川还不是工业强省,从总量上看,2005年全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6%,四川仅有34%,在全国排名第24位。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为广东、山东、江苏的1/4左右,这三个省分别比四川多6256亿元、6377亿元、6020亿元。从效益和质量来看,2005年四川工业增加值居全国第11位,而利润总额排列到了16位,资源消耗高、经济效益不好、环境污染突出、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比较突出。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表明,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当今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和转移的趋势表明,实施工业跨越已经出现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大力发展工业、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富民强省的关键;四川在整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特征表明,实现工业跨越不仅是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关键,而且正是发挥四川省资源、技术、劳动力、产业等比较优势的大好时机。因此,四川提出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战略,是基于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产业分工和转移、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及四川省的发展阶段和特殊省情而作出的重大决定。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其本质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改变四川工业发展慢、水平低的状况,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加速工业化进程,增强工业的带动力。目前,四川已经制定了工业跨越的阶段性目标,即“十一五”期间实现“一个过半、两个翻番、三个百亿工程”(“一个过半”,就是到201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两个翻番”,就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超过4500亿元,净利润实现翻番,超过700亿元;“三个百亿工程”,就是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大企业达到25户,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达到20个,每年实施100项以上投资规模过1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然而,四川工业要实现跨越,主要依靠什么力量来驱动?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第一种路径:继续走外延式扩张之路,以招商引资、上新项目为主。这种路径对地方政府来说相对较容易,在目前政绩考核体系下也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行为偏好,并具有外部环境条件的支持。原因是:东部沿海地区因劳动力、土地成本的攀升和产业升级的紧迫要求,其劳动密集型、资源过度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产业正向中西部转移,四川继续以优惠政策为主要手段招商,就可以引进一批转移企业,在短期内实现工业量上的“跨越”。但这种模式在四川面临突出的土地保障和资源环境问题。四川尽管土地面积较广大,但在国家严格的土地宏观调控下,工业等各种建设项目的“地荒”问题已经初步显露。据估计,四川“十一五”期间已经规划的项目存在一半左右建设用地还没有落实。四川的生态环境本已很脆弱,加之肩负着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大职责,无论从全国的大局出发,还是本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都不能容忍高污染、破坏环境的现象“泛滥”。因此,这条以外延为主的发展方式是难以持续的,不应当成为主要的工业发展模式。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