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年12月 |
一 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概况
(一)发展历程
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的奠定基础时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以国家投入为主。从“一五”和“三线”建设开始,四川省一直是国家重点规划的电子工业基地之一。国家对国防科技工业的直接投资奠定了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从1953~1978年间中央先后在成都、绵阳、广元等地新建了一批电子工业企业如长虹、九洲等;并建成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一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形成了以成都、绵阳为中心的电子工业基地,成为当时全国四大电子工业基地(北京、江苏、陕西、四川)之一。这一阶段的电子信息产品主要是军工电子产品,并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快速发展时期。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依托雄厚的电子工业基础,借助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全面实施,四川省省委、省政府确立信息产业为“一号工程”,加快了自主发展步伐。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1)政府引导招商引资,外资企业带动本地产业发展。四川省先后引进了英特尔、友尼森、IBM、摩托罗拉等国际知名电子信息企业。目前,全球500强企业在四川投资信息产业和设立代表处的有33家。外资企业带动着本地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2)军工向民用转型。军工电子在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改变,在国家“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方针下,以长虹为代表的军工企业成功实行了军转民和体制改革,走上了生产彩电并成为上市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之路;许多军工科研院所的力量也得到了更进一步发挥。在这一阶段,民用电子信息产品取得了长足进展,彩电、音响、DVD、显示器、通讯电子等产品产量快速增长;软件业也通过实施外包和自主创新两手抓的战略取得超常发展。
(二)产业规模
1.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近年来,在充分利用外资和自主创新的双重作用下,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不断提高。根据四川省信息产业厅统计数据,2002~2006年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和增加值增长情况如图1。
图1 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增长(2002~2006年)
2006年,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全行业就业人员11.8万人;销售收入527.24亿元,比2002年增长62.57%;增加值119.15亿元,比2002年增长26.71%;出口交货值7.3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5.51%。四川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居全国前10位,中西部地区首位。四川软件产业发展速度尤快,2006年,四川软件业销售收入达到164亿元,占电子信息行业总收入的31.11%,接近1/3。
2.主要产品指标
四川省电子信息产品主要有彩电、组合音响、VCD/DVD、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通讯设备等,种类齐全。并且,主要产品产量很大,产销率也很高。2006年全行业平均产销率在93%以上,除VCD、DVD由于出口受阻,产销率较低以外,全行业产品市场需求较大,部分产品还要依靠进口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组合音响、彩色玻壳等。2006年其主要产品产量及产销率如表1所示。
表1 四川省2006年主要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及产销率
在全部电子信息产品中,与全国其他省份同行业相比,四川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数字视听产品。四川省数字视听产品是以中国科技城——绵阳为基地,以长虹为企业龙头实现快速发展的。长虹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开发和生产基地之一。长虹彩电、DVD、卫星接收设备独具技术和市场优势,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2002年长虹数字视听产品出口达400万台,全国第一位;2005年国产最大55英寸液晶电视、65英寸等离子电视在长虹诞生;2006年长虹平板高清DVD900荣获“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在国内率先推出全系列超薄CRT电视;在3C领域,推出全球首款3C融合产品——长虹“视际通”3C电视。以长虹为龙头的数字视听产品为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乃至全国数字试听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2007年4月,总投资20亿美元的中国第一条PDP屏生产线(四川虹欧PDP项目)在绵阳正式启动,将形成年产600万片PDP模组的能力,进入世界四强行列。
第二,集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