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07~2008年浙江社会发展报告

    作者:杨建华 出版时间:2008年03月
    摘要:

    推动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和谐是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浙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着力统筹与和谐发展,重视保障改善民生,全省社会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建设顺利推进、民生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改善民生的投入不断增加,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中多项指标走在全国前列。与此同时,浙江的社会发展也面临着城乡地区间收入不平衡、物价上涨、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资源环境矛盾等问题。为此,我们要在社会建设、体制改革、劳动力权益保护、环境治理等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提高浙江省的社会发展水平。

    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相继召开,浙江在社会发展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坚定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着力统筹与和谐发展,重视保障改善民生,全省社会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建设顺利推进、民生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改善民生的投入不断增加,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中多项指标走在全国前列。

    一 2007年浙江社会发展现状

    2007年,浙江社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气象、新的特点,那就是围绕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发展总战略,更加重视社会建设,重视民生改善。社会建设是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功能,以改善和保障民生,构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安康祥和社会,是建构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路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社会体制,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大把改善民生问题作为重点阐述,把发展教育、扩大就业、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等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切入点;提出要努力解决社会民生问题,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浙江坚持以加强社会建设、努力改善民生来推进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少发展的新亮点。

    (一)关注与改善民生成了2007年浙江社会发展的一条红线

    2007年,浙江全社会对民生问题高度关注与重视。浙江省省长在2007年的政府报告中承诺,2007年浙江省财政新增财力的70%以上将用于农业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事关民生方面的投入,各级政府新增财力的2/3以上也应用于解决民生问题。关注、重视和努力改善民生成了2007年浙江社会发展的一条红线。

    1.创业富民,人民群众收入持续增长

    2007年以来,浙江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经济增长达到14.5%左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00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6万元左右,以现行汇率计算,约为5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400元,比上年增长1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00元,增幅超过9%。财政收入增长也较快,前三季度一般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8.2%,增幅提高7.8个百分点。

    浙江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业富民、藏富于民。浙江市场经济发育早,个私经济比较发达,城镇居民中从事经营活动的较多,经营性收入稳步提高。浙江省每百名城镇居民就业者中从事个体经营的人数从2002年的8.6人增加到2006年的14.5人。2007年前三季度人均经营性收入(包括出租房屋收入)230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4%,增幅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的第二、三产业现金收入人均187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其中家庭第二产业现金收入人均866元,增长8.7%,第三产业现金收入人均1006元,增长11.3%。[1]

    浙江居民收入水平能持续位于全国各省区前列,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浙江的百姓创业人数众多,民营经济发达。根据浙江省工商联统计,截至2007年6月底,全省私营企业43.12万家,投资者97.72万人,雇工616.17万人,注册资金7827.08亿元;个体工商户178.07万户,从业人员372.93万人,注册资金647.42亿元。浙江中小企业和小老板众多,统计数字表明,平均25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个老板;在温州和台州地区,平均每4个家庭就办有一个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1978~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加15284亿元,增量的70%由民营经济创造;浙江经济总量中,民营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在作为拉动经济增长要素之一的投资中,浙江个人资本已占到全部投资额中的一半以上。2004年末,浙江第二、三产业30.93万个企业法人单位的实收资本总额为11367.9亿元。在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实收资本总额中,由国家投入的资本2707.78亿元,占23.8%;集体投入的资本823亿元,占7.2%;个人投入的资本5941.47亿元,占52.3%;港澳台投入的资本900.61亿元,占7.9%;外商投入的资本995.04亿元,占8.8%。[2]创业者众多,有利于增加老百姓的财富,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