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3月 |
一 “环黄海经济圈”的发展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国际化经济体系提供了条件
2007年7月4日,首次对外公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06~2020年)》提出,山东半岛城市群将致力于成为黄河流域的经济中心和龙头带动区域,与京津冀、辽中南地区共同构筑中国经济发展增长极。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这一战略定位是双向定位。首先是东西向的,即向东面向中日韩联合的环黄海经济圈——成为黄河流域的经济中心和龙头带动区域,并向西辐射和带动整个黄河经济协作区;其次是南北向的,即向南接受长三角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向北与京津冀、辽中南地区共同构筑环渤海地区的中国经济发展增长极。山东半岛城市群必须长期致力于这两个方向的经济合作,才有利于其崛起和可持续发展。
“环黄海经济圈”是离韩日最近的山东半岛利用外资、开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主要区域,向东与日韩产业对接,进一步加深山东与该区域的经贸合作,尽快形成紧密型产业分工体系,构筑山东半岛城市群21世纪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国际空间,可以为山东半岛21世纪外向型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日韩欧美的跨国城市协作带和经济走廊,并向西部黄河经济带有较强的辐射能力的强大的外向型经济体系,通过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分别沿胶济-济邯铁路、日(照)新(乡)-陇海铁路和即将建设的德(州)烟(台)铁路-德(州)石(家庄)太(原)铁路西向延伸,与沿黄经济区实施产业对接,促进半岛地区的西向产业扩散和梯度技术转移,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环黄海经济圈”包括中国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地区以及苏北地区,韩国西海岸及东南地区,日本北九州及山口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韩国政府首先提出了“黄海经济圈”构想,将1990年代的经济建设重点转移到与中国隔海相望的韩国西部沿海地带,在西海岸建立大规模的工业区,以迎接同中国进行大规模贸易的“黄海时代”的到来,形成一个“黄海经济圈”。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文部省所属的国际东亚经济研究所提出了“环黄海经济圈”规划设想,此事引起了北九州地方政府的关注,并着手倡导实施。
2000年,“环黄海经济技术交流会议机制”开始启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在三国经济界影响日益扩大,对促进三国经贸、科技、投资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日、韩三个国家、地区,首先在“贸易投资”、“人才交流”、“技术交流”的各个领域共同协作达成共识,并提出了合作提案,形成了共同文件。共同文件内容务实,领域广泛,涉及高层会晤制度、促进环黄海地区物流合作、日韩企业参与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举办环渤海地区汽车零部件等机电产品、移动通讯等IT产品的采购洽谈活动等多项内容。此后,中、日、韩三方抢抓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机遇,不断扩大区域合作领域,加强地方城市在经贸、节能环保、教育和人才等方面的全面交流与合作,推动泛黄海区域合作走向务实高效,使环黄海区域合作不断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
山东省在启动半岛城市群战略时,紧紧抓住了环黄海经济圈启动和发展的这一难得机遇,利用其深入黄海、距离韩国最近的区位优势,迅速加快步伐融入了环黄海经济圈的发展之中。这正是近五年来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迅猛的主要原因。山东省制订了在“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会议”机制下与日韩合作方案:即建立山东与日韩主要中介机构和大企业交流机制、在山东半岛与韩国“8+8城市合作机制”基础上,扩大到日本九州地区县市、推进与日本九州地区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加强与日韩在人才交流领域的合作等内容。2007年9月27日,山东省青岛市政府与日本北九州市政府,在北京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岛市与日本国北九州市关于开展中日循环型城市建设的合作备忘录》,正式启动共同建设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城市工作。根据“合作备忘录”,日方北九州市将协助青岛市制订《青岛市再生资源产业建设计划》,并根据日本构建循环型社会所采取的措施,对青岛市政府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培养。此外双方还将在建设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示范项目方面,探讨引进技术设备的意向;并就青岛市已经建成或正在规划中的资源再生利用相关产业,探讨合作的意向。另外,双方将成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