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4月 |
一 广西的迅速崛起,给广西工商联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经过一段时间爬坡之后,广西经济驶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为工商联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4016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8650元,增长11.8%;财政收入475.39亿元,增长17.7%;人均财政收入1023元,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0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8亿元,增长13.6%;外贸出口总额51.93亿美元,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1.44亿美元,增长36.4%;区外境内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14.5亿元,增长65%。200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801.98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3.5%,增幅为1995年以来最高,人均生产总值10240元,增长18.3%,财政收入586.08亿元,增长1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246.03亿元,增长2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600.8亿元,增长14.6%;外贸进出口总额66.74亿美元,增长28.8%;区外境内投资到位资金615.42亿元,增长48.5%。一个充满生机,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广西正在崛起。
广西经济快速发展来源于四大推动因素。
第一是中国—东盟博览会。2003年10月,第七次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确定从2004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从此广西成了中国通往东盟各国的桥头堡,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枢纽和中心。广西凭其天时地利人和,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获得了加快发展的先机。2005年,广西与东盟的贸易额为12.2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2.2%,占广西外贸总额的23.6%;而2006年,贸易额上升到18.2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49.1%,为博览会举办前的2001年的4.3倍。广西成了东盟国家的投资热点。仅2006年东博会,广西与东盟国家签订投资合作项目23个,投资总额4.86亿美元。截止到2006年9月,东盟10国在广西共设立企业402家,合同外资金额13.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2亿美元。“东博”越来越成为广西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劲拉力之一。
第二是政策杠杆撬动。2004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快企业国有产权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通知》、《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等十多个政策措施,以政策为杠杆,激活民智,发掘民力,聚集民资,保护民益,吸引广大民营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信息、网络等先进生产要素投入到加快广西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上来,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建立“‘一轴两翼’泛北部湾经济圈”战略构思以来,广西已成为国内外资本关注的热点地方之一。
第三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这方面,从自治区党委关心重视工商联工作中可见一斑。2005年和2006年,时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的刘奇葆同志两次约见自治区工商联领导,从党的事业的角度,阐述了工商联组织和工商联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工商联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门,工商联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你们联系的部门越来越多,你们的工作越来越重要。他要求工商联做好5项工作:一是要广泛团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二是要很好发挥商会作用;三是要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开展工作;四是要重点联系一批民营经济人士,掌握他们政治和企业的主要情况;五是要加强工商联机关队伍的建设。2006年7月初,刚刚上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的刘奇葆亲临自治区工商联走访,他在讲话中特别强调工商联今后要充分发挥好两个作用,抓好两支队伍建设。两个作用:其一是发挥政治上的统战作用。要开展好统战工作,团结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入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去,积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作出应有的贡献,真正成为党委、政府联系和管理非公经济的桥梁、纽带和助手。其二是发挥经济上的商会作用。各级工商联要积极推动成立民间商会,更好地发挥商会作用。两支队伍建设,一是抓好工商联队伍的自身建设,二是抓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的建设。刘书记要求各级工商联要围绕发挥两个作用,建设两支队伍来开展工作,抓好重点,抓出亮点,抓出成效。刘书记的两次指示,鼓舞和鞭策各级工商联组织和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奋发工作,争创新业绩,作出新贡献。
自治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