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4月 |
一 推行绩效评估是电子政务转型的应有之义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电子政务在发达国家兴起并很快引起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在美国,电子政务首先是作为提高政府绩效的重要手段而被提上议事日程的。在经历了最初对电子政务的热情追捧之后,进入21世纪,人们变得更为冷静和务实,追求效率成为国际上电子政务的主基调,于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在规范和引导电子政务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我国电子政务起步于1993年的“三金”工程,2002年17号文件的发布,引发了电子政务四年的快速发展,而2006年6月召开的“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则标志着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这次会议明确提出电子政务建设要实现五个转变:从重建设、轻应用向注重深化应用转变,从信息网络分散建设向资源整合利用转变,从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向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转变,从信息管理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公共服务转变,从信息网站自建自管向发挥社会力量转变。这五个转变可以看做是今后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是对过去十多年电子政务发展经验教训的一个归结和提升。学术界也有人持大致相同的看法,比如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认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也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型,具体表现在:从单纯投入建设期进入到深度功能应用期;从单纯上门户发展期进入到重塑网下政府流程的后台重组期”。显然,实现上述转变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必须在观念、制度、技术等方面实施变革。另一方面,上述转变任务是从国家宏观层面提出来的,具体到不同部门和地方,还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区分轻重缓急做具体的布置。
电子政务需要转型,首先是因为当前电子政务的实际效果与轰轰烈烈的建设局面反差强烈。常有人诘问,电子政务到底产生了哪些效果,与巨大的投入相比,其产出究竟有多少。其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公众对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政府履行职能的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第三,现在各地通过财政投资和其他渠道对电子政务的资金投入还在不断增长,每年估计大约有300亿~400亿元之多,如果对电子政务不实行有效的管理,必然会造成国家财力物力的浪费,还会产生其他不良的社会影响。电子政务领域的问题错综复杂,从哪里入手呢?一个重要的思路是:电子政务领域里出现的诸多问题实际上都与绩效评估缺位有很大关系,以绩效评估作为解决电子政务问题的“抓手”,是一条可行之路。现在,从中央政府到县级政府的网站建设已基本完成,但这些网站的成效如何?在履行职能和服务公众方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近几年,电子政务的效益与效率问题受到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对中央部委、省、地市、县级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绩效评估,计世资讯和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也进行了类似的绩效评估研究。一些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也对内部电子政务进行了绩效评估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然而,总体上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尽管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困难很多,但是为了实现电子政务从重速度求规模向重效果求质量转变的目标,迫切需要通过绩效评估引导和规范电子政务建设。
二 从绩效看目前电子政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于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已有许多的研究,并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在政府体系内部,主要有三大类问题:一是投资效益低、资源利用率低。重“电子”,轻“政务”;重“建设”,轻“应用”,或者有“电子”,无“政务”的现象相当普遍,电子政务系统硬件设备利用率低,资源闲置浪费问题严重。二是制度性的障碍。现存的部门条块分割在电子政务领域表现得也很明显。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进展缓慢,各自为政,满足于自给自足。三是利益冲突。不可否认,不同的政府部门、不同地区都是一种利益主体,在电子政务上,这些利益主体在各类资源分配上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第四,电子政务在许多部门还没有成为政府履行职能的主要手段,传统的行政方式在很多地方仍居主导地位。
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看,电子政务在公共服务上的作用,整体上还没有体现出来,无论是政府通过电子政务服务公众,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