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09年中国社会保险事业

    作者:王发运 李宇 出版时间:2009年12月
    摘要:

    2009年中国社会保障工作在朝着人人享有社会保障方面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医疗保险加快全覆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启动试点,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民养老保险、全民医疗保险为主体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也面临着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难、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难等突出问题。

    Abstract:

    A solid step towards universal access to social security is taken in 2009. The process of full coverage of medical insurance is speeding up. Pilot projects of the new rural old-age insurance have been launched. The framework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hich covers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being developed,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urban and rural minimum living standard assistance,universal old-age insurance and universal medical insurance. However,difficulties in transferability of social insurance and reform of old-age insurance of the public service institutions remain.

    2009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努力稳定就业局势的一年。2008年末以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出口急剧下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就业压力明显增大。为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国家实行“五缓四减”政策,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率。2009年8月,为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决定将对困难中小企业的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费率政策执行期延长至2010年底。到2009年9月底,各地通过降低费率共计减收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费100多亿元,累计缓缴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四项社会保险费近70亿元。社会保障政策进入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箱,这还是第一次。

    2009年是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早在2008年10月14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率先走出部委大院,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同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社会保险法草案,广泛征求意见。2008年以来,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办法、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意见、工伤保险条例修订都在社会上公开征求意见,引起社会关注。仅社会保险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方面就收到47511件意见,其中通过中国人大网提出的有47324件,通过主要报刊刊登的有21件,来信提出的有166件。主要门户网站的网民跟帖2万多条,相关博客文章200多篇。对于涉及国民利益的社保问题,能够从少数人埋头研究制定的圈子里走出来,上升到全民讨论和立法程序,这本身就是法治建设的巨大进步,标志中国政府正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2009年还是社会保障事业大发展,朝着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目标大跨越的一年。经验证明,每当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往往也是社会保障事业大发展的时候。1929~1933年经济危机,促成了1935年美国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老遗残保障制度,至今运转良好,奠定了美国经济增长方式良性循环的基础,担当起美国社会发展道路铺路机的重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中国实行“两个确保”,建立“三条保障线”,加快形成了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框架。2009年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再一次体现了经济危机与社保事业发展的这种伴生关系。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即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而要有效扩大内需,就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横”在居民消费前面的医疗、养老等问题,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从这个意义上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保证,甚至可看做经济增长的“第四驱动力”。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专门研究社会保障问题,并加快了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这一年,社会保障政策出台之密集、工作推动之有力、社会反响之强烈,是多年来少有的。这一年,重大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同时社会保障工作还面临着很多难题。

    一 医疗保险加快走向全覆盖

    2009年4月6日,众所瞩目的新医改方案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成为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推出,标志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医疗改革方案全面实施。

    无独有偶,经过了40年的激烈争论,经历了几任总统的不懈努力,经过了多次挫折,2009年11月9日,美国医疗保险改革方案在众议院涉险过关,奥巴马政府的医改方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各界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把这份医改案与众议院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案相提并论,路透社认为美国朝着40年来最大的医保政策变革迈出了重要一步。美国医改的艰难充分说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比较中美两国的医改方案,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例如两国都坚持实行医疗保险,没有实行免费医疗。都将扩大覆盖面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到2011年,医疗保险要覆盖90%的城乡人口,美国打算把医保覆盖率扩大到96%。两国政府对低收入人群参加医疗保险都提供补贴,中国对就业困难人员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参加居民医保、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都提供补贴;美国则将从2013年起,对中低收入人士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