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五城市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调查报告

    摘要:

    本文根据2008年6月在广州、杭州、郑州、兰州、哈尔滨五城市进行的4013户的抽样调查数据,描述和分析了我国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发现我国家庭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核心家庭已占各类家庭类型的70%以上,各类家庭平均人口数为3。22人。本文还分析了家庭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亲属关系,探讨了这些关系与西方社会的不同。

    Abstract:

    Based on the sampling survey of 4013 households in Guangzhou,Hangzhou,Zhengzhou,Lanzhou and Harbin which conducted in June 2008,this report depicts and analysis the family structure and family relationships in China. Chinese family structure has experienced a dramatic change. Among all family types,nuclear family accounts for more than 70%. Average size per household is 3.22. Conjugal relationships,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nd kinship are analyzed and their differences from those in western society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report.

    为了解近年来我国城市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城市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变迁”课题组于2008年6~10月,在广州、杭州、郑州、兰州和哈尔滨等五城市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五个城市年龄在20~80岁之间的市辖区居民,设计样本量为每城市800户,五城市共4000户、4000人。最终获取样本总数为4013户、4013人。其中男性占40.1%,女性占59.9%。年龄的均值为47.27岁,中位数为46岁。从职业状况来看,被访者中,就业的占54.3%,无业的15.7%,有30%为离退休人员。从婚姻状况来看,未婚的占5.9%,初婚的81.3%,再婚的1.9%,离婚的3.6%,丧偶的6.5%,同居的0.8%。从教育程度看,文盲占3.4%,小学的9.2%,初中的26.9%,高中的34.3%,大专以上的26.2%。本次调查的应答率较低,尤其是广州,只有8.94%。应答率最高的杭州,也只有36.77%。但是由于替补的样本也是按随机抽样原则抽出的,所以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可以推论总体。

    一 家庭结构与家庭规模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由哪些成员以何种方式组成。本次调查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在中国特定的情境下,对于中国城市居民来说,家庭的边界在哪里,哪些人被认为是家庭的成员。我们认为,以往家庭调查中对于家庭的定义,往往包含“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这类客观标准,从而排除了一些重要的家庭类型,特别是在社会转型中比例不断提高的如单身家庭等类型,而“共同生活”的概念也相对模糊,难以把握。因此,我们在调查中没有给出任何家庭的定义,而是首先请被访者主观认定其家庭是如何构成的,哪些是他们认定的家庭成员。而后又针对每个被访者认定的家庭成员,询问“是否同住”,以及“在经济上是否一体”。由此,我们的调查结果发现了三类家庭:由被访者主观认定的家庭即“情感家庭”,由其中同住的家庭成员构成的“同住家庭”,以及由经济上一体的家庭成员构成的“经济家庭”。

    调查发现,五个城市家庭(“情感家庭”)总人口数的均值为3.22人,以三口之家为主要模式,其比例接近一半(46.7%)。和家庭总人口数相比较,同住家庭人口数明显减少了,总均值只有2.69人;三口之家仍是主流,比例达到了43.1%。

    帕森斯等人认为,家庭结构从大型的联合家庭演变为小型的核心家庭是家庭变迁或者家庭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本次调查中家庭结构的数据显示,各类核心家庭(包括其残缺形式)是当前我国城市家庭的主要类型,占70.3%;其次为各类主干家庭(包括其残缺形式)占16.6%;单身家庭占12.0%;同居家庭占0.8%;联合家庭占0.2%;其他形式家庭占0.1%(见表1)。

    与1982年、1992年两次调查纵向相比,可以看出26年来城市家庭小型化和核心家庭化的趋势:单身家庭的比例增加了约10个百分点;核心家庭增加了约3个百分点;主干家庭减少了约10个百分点;联合家庭减少了约2个百分点(见表1)。

    表1 三次家庭调查家庭结构的比较

    二 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在家庭研究当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关于家庭关系现代化和中西方家庭关系差异的理论,即关于家庭以亲子轴为主还是以夫妻轴为主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前现代的家庭关系是以亲子轴为主的,现代的家庭关系则转变为以夫妻轴为主;中国传统家庭关系是以亲子轴为主的,而西方家庭关系是以夫妻轴为主的。当然,我们不是简单地将西方家庭关系模式等同于现代家庭模式,将中国家庭模式等同于前现代家庭模式,而是去发现在中国家庭中,亲子轴模式与家庭轴模式之间的转换和消长。我们特别关注的问题有:配偶的选择方式,夫妻权力关系模式,家庭暴力问题和夫妻感情问题。

    (一)配偶的选择

    婚姻半径是配偶选择中的一个重要测量指标。家庭变迁理论认为,传统家庭的婚姻半径是比较小的;越进入现代家庭模式,婚姻半径越大。观察五城市样本中调查对象的婚姻半径,配偶是同村、同居委会、同乡镇、同街道的比例只占10.4%,再加上同县、同区的也只有27.7%,而配偶是同省市、不同省市、不同国家的则占到72.3%。相比之下,广州和杭州的家庭,婚姻半径在同省市以上者在八成上下,分别为80.6%和78.7%。这应当与这两个城市现代化程度更高有关。总的看来,五城市的婚姻半径应当说是比较典型的城市婚姻半径模式,与乡土社会中的传统家庭配偶的来源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

    与1982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