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张时飞 唐钧 出版时间:2009年12月
    摘要: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表明,经济建设需要宏大的经济工作人才队伍,社会建设同样需要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一重大部属以来,经过3年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开局良好,已步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但由于此项工作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许多现实挑战。

    Abstract:

    Economic construction requires a large contingent of talents on economic work,which has been proved by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practice. Similarly,social construction requires a large contingent of talents on social work. The Sixth Plenum of the 16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decided to build a large contingent of talents on social work. After three years of fruitful work,the building up of such talents has entered into a rapid developing stage. However,many challenges remain since this task is still in its beginning stage.

    社会工作人才是以助人为宗旨,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知识和方法,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专门人才,是中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会工作,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发作出的重大部署。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必然要求;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表明,经济建设需要宏大的经济工作人才队伍,社会建设同样需要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一 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状况

    作为一门助人的专业与职业,社会工作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和美国,20世纪上半叶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得到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广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中国港澳台地区。目前,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通行职业。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在中国起步也不算晚,其间断断续续经历了80多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1]

    (一)起步探索阶段(1921年至新中国成立以前)

    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创建了“社会服务部”,吸纳社会工作者开展医疗救助、家庭随访和各类社会服务,开启了中国专业社会工作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一时期,很多知名专家学者为解决当时存在的农村社会问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最具代表性的有晏阳初的河北定县贫民教育实验和梁漱溟的山东邹平乡村建设运动。在专业教育方面,1922年燕京大学创立社会学系,设立应用社会学专业,1928年成立应用社会科学院,专门培养应用型的社会工作人才。但由于政治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当时社会工作没有得到大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二)中断替代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

    1952年,中国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院系调整,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作为资产阶级学科被取缔,社会工作教育和科研被迫中断。由于社会问题和社会服务需求还大量地客观存在着,专业的社会工作被民政部门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行政性社会工作所代替。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政部门对妓女、流民、烟民的成功改造,对连年战争造成的残疾军人、贫困人员的有效救助,就是社会工作实践的范例。这一时期,社会工作实践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行政化色彩较浓,在高度集权和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党和政府依靠单位管理体制,以及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手段,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社会福利服务。

    (三)恢复发展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十六届六中全会前)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社会学等学科逐步恢复发展,带动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恢复发展。1987年9月,民政部邀请国内知名社会学家和社会工作专家学者,以及国家教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举行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论证会,为全面创建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做了舆论准备。1988年,民政部资助北京大学设立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社会工作专业。随后,各级民政院校及其他高等院校相继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和课程。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0多所高等院校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部分省市建立了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自学考试制度,初步形成了大专、本科学历教育体系,每年毕业学生近万人。在实践探索方面,各地在社会工作职业培训、人才使用、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1年,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并于1992年正式加入国际社会工作协会联盟;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从2003年开始,民政部向各省市民政厅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的通知》,倡导有条件的省市积极开展社会工作职业制度试点工作。同年,上海市率先由民政局和人事局联合建立了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首次考试以来,有近8万人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在总结地方探索经验的基础上,2006年7月,原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首次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