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11月 |
从1986年起,金风科技的前身——新疆风能研究所和新疆风能公司就开始了对风能利用的研究。中国第一个风电场——新疆达坂城风电场的建设者,就是后来金风科技的一群创始人。他们是中国最早一批接触风电的人。中国风电从无到有,成为世界风电大国,他们是见证人。金风科技的历史,就是中国风电的历史。
1998年金风科技正式成立。自2000年以来,公司销售业绩平均增长率连续10年超过100%。公司资产从300万元飙升至近160亿元,金风科技仅用了13年时间。
2010年10月8日,金风科技在香港H股上市。当天,金风科技在国内A股与香港H股两市市值相加,接近80亿美元,成为当前全球市值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但这个“第一”并不能让金风人激动,每个员工都清楚,金风科技与世界级企业之间的差距还很大。
从香港回到北京,董事长武钢上班的第一天,就对全体员工讲,“上市不是一种胜利。”每次遇到好事,武钢不是第一时间要庆祝,而是要在第一时间提醒大家,不要失去奋斗的目标。
“新疆这个地方有风,再就是有执著的人。其他方面的条件都不好。”一群执著的人靠风吃饭,却在13年间经历了高速成长,从新疆到北京,再到美国、欧洲、澳洲。
在香港成功上市,金风科技又获得一个阶段性胜利和市场认可。从高速成长到耐力长跑,金风科技从成长期逐步向成熟期迈进。
一 创新:一波三折之路
(一)哑铃模型——轻资产上路
金风科技于1998年正式成立,公司的前身新疆风能研究所和新疆风能公司。在公司成立之前,这些创始人在以前的风能公司里都做过风电场的项目。在这过程中,他们发现风机制造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真正开始做风机制造的时候,这些人身上有一大优势:风电场是风机制造商的客户,他们很清楚客户的需求是什么。
在金风科技创业初期,中国还没有风机制造企业。金风科技身处新疆,也没有很好的科技条件,没有很好的市场环境,没有方便的交通、物流。武钢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以什么模式去做这个高科技的制造业?
结论是:哑铃型的模式,即研发、销售是大事,这两件事情自己做,中间制造依赖众多的零部件供应商供货,金风科技只做组装。研发虽然是大事,但在初期没有完全自主研发的能力,金风科技决定先购买国外的技术,引进吸收,与国外技术领先的企业进行专业化协作,目标是未来真正的自主研发。
在新疆,高技术人才不多,开发的环境并不好,但零配件厂商还是很多。在金风科技创业初期,制造业并不是金风科技的强项,在制造环节金风科技决定只做组装。“在优秀的零部件资源与客户之间,我们做创造性的劳动,把客户的需求,按我们的思想系统地整合起来,以小搏大,前些年我们是按这个思路去发展。”武钢经过苦苦思索,认为这是一条在新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初期路径。
金风科技创业的时候,正好赶上中国风电大发展的时机,而金风科技的哑铃型模式,使得金风科技不像其他制造企业那样需要巨大而沉重的原始投入。“这个模式保证我们在轻资产的情况下,业绩快速提升。这个模式使我们抓住了最好的发展机遇。”金风科技从创业的第二年开始,销售业绩就实现翻番,这种高速成长持续10年。
金风科技在那个市场就要爆发的初期,选择轻资产型切入市场,确实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种模式无疑不是高科技企业的长久之路,有两个命门:一是核心技术不是自主开发,不仅没有技术优势,将来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还绕不开专利“地雷”,这是金风科技后期改变技术路线,“豪赌”直驱永磁技术的原因;二是制造业对供应商的依赖程度过高,所以在金风科技成长的整个过程中,一直都是与供应商一起发展,“善待供应商”成为金风人根深蒂固的理念。
(二)休克转型——豪赌直驱永磁技术
虽然哑铃型模式,使金风科技抓住了市场机遇快速成长,但高科技企业不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总要受制于人。所以,在引进技术的过程中,金风科技一直在寻找更好的技术。
虽然地处新疆,并不是技术最发达的地方。但新疆有风,新疆拥有中国最早的风电场,而这些风电场一开始就是欧洲的风电企业提供技术和设备。金风科技的一群人,从创业初期,就不断地接触欧洲、美国最先进的风电企业。每个月都有欧洲、美国的专家来,金风科技即使在财务并不充裕的初期,也坚持一批又一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