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
一 东北亚区域合作出现新变化
从20世纪80年代日中学者提出东北亚区域概念以来,30年过去了,东北亚这个集地理概念、国家观念、外交意识为一体,既包括广义也包括狭义范围的区域,既有具有世界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的大国,也有落后和封闭的小国,发展变化一直牵动着世界的目光。尤其是此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破坏力之大,前所未有,可谓百年一遇。危机给发达经济体、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同时也凸显了东北亚区域的活力和潜力。特别是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与欧、美、日经济复苏缓慢,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力有所下降相比,东北亚区域经贸影响力却出现整体上升、多边协调机制重现活力、低碳环保合作加速,中国率先引领世界经济复苏等征兆。这些不仅为进一步密切东北亚区域的双边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还为区域的多边合作,尤其是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因素和活力。随着国际政治、外交及经贸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使东北亚区域合作将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
(一)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活力日益凸显
东北亚地区集中了中、日、俄、韩等世界前15大经济体的4个国家,人口和面积分别占世界1/4,GDP产值占世界的近1/5,贸易额度接近5万亿美元,占世界的1/3,未来5年GDP总量有可能发展至20万亿美元,预计2010年区域内主要国家经济都将出现好转,GDP增长整体转正,这些都为东北亚区域合作增添了发展活力。此次金融危机在给多国区域合作提示诸多教训的同时,也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拉近了区域内国家的心理距离,区域连带感和一体化意识加深,形成了通过区域合作摆脱危机束缚,谋求共同复苏、互利共赢成为未来发展潮流的共识。
(二)面临来自TPP等自由贸易区框架的竞争
虽然在世界经济中心东移的渐变中,东北亚区域合作占尽位于亚太区域中心、大国集中、经济总量巨大等综合优势,但随着日本提出东亚共同体设想和美国近期倡导的有亚洲自由贸易区之称的环太平洋战略合作伙伴协定(TPP)的动议,东北亚区域合作也开始面临来自更大经济体的挑战。由新加坡与智利签署双边协定演化而来美国此次倡议的该协定,从地理范围上不仅将东北亚中、俄、日、韩囊括在内,还将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东盟、智利等太平洋东西两岸国家悉数吸收进来。而且,加入的前提是100%削减关税,实际上已经具有亚太自由贸易区性质。TPP设想不仅弱化了2009年实现政权更迭的日本民主党鸠山内阁上台伊始提出的东亚共同体概念,还将对东北亚区域合作构成竞争。
(三)影响深化合作的不确定因素仍在增长
与上述背景同步,随着国际政治、外交格局出现的新变化,在既存的阻碍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各种障碍中,有些问题重新成为焦点或牵扯多边利益的大问题。首先,朝鲜半岛问题的复杂多变依然困扰相关各方。虽然总体上朝鲜在朝向逐渐开放迈进,但其国内局势的诸多不确定性、朝核问题的国际属性及其多变造成的区域内安全形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区域内双边和多边发展构成重大挑战。其次,随着国际话语权和经济位次的微妙变化,沉寂多时的领土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近年来,区域内中日、日俄、日韩等双边关系中,围绕领土问题的争执升温,成为阻碍经贸合作的不利因素。如何在推进相互依赖的多边经贸合作中,找到妥善且有效解决的办法,成为摆在区域内有关各国面前的棘手和重要课题。
(四)黑龙江省面临东北亚区域合作新态势
作为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前沿地区,中国对俄经贸合作的“桥头堡”和“枢纽站”,黑龙江省具有深化与东北亚地区合作的历史人文传统、地缘和资源优势、现实合作基础和未来合作巨大潜力。从改革开放至今,黑龙江省与东北亚各国的经贸合作与交流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瞄准俄罗斯、面向东北亚、辐射全世界的对外经贸格局。
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黑龙江省外贸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并未完全结束,二次探底和再次出现不确定冲击的风险犹存。高失业率、债务危机、资产泡沫三大隐忧依然易使全球商务信心受到打击,世界经济复苏力道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恢复的有效性尚需时间验证,黑龙江省外经贸大幅增长的前景依然不甚明朗。另一方面,黑龙江省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严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