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河南投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分析及政策建议

    作者:李鸿昌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摘要:新中国成立61年来,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硕果累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文指出在充分肯定投资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经济发展中与投资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例如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问题、投资与产业结构比例失调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只有正确处理投资拉动与消费拉动的关系、实现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消费拉动为主的转变,才能坚持做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投资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才能坚持做到“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针对以上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政策性思考:关于“三驾马车”内在关系,关于“三次产业”内在关系,关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等。

    一 河南投资的历史回顾:成就与问题

    新中国成立61年来,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硕果累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1950年到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61667.46亿元,年均增长约24%。其中,1979~2009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357.18亿元,占6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99.5%,年均递增约22%。

    从各个历史阶段看,“六五”时期完成376.05亿元,年均增长40.4%;“七五”时期完成903.21亿元,年均增长12.0%;“八五”时期完成2458.78亿元,年均增长30.5%;“九五”时期完成6220.92亿元,年均增长14.9%;“十五”时期完成13237.05亿元,年均增长20.2%;“十一五”前四年完成38092.07亿元,年均增长33.6%。1978年全省投资总量仅24.79亿元,1994年突破500亿元,1996年突破1000亿元,2003年突破2000亿元后,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元的新台阶,2004年突破3000亿元,2005年突破4000亿元,2006年接近6000亿元,2007年突破8000亿元,2008年突破万亿,达到1.05万亿元,2009年完成13704.65亿元。2010年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39.49亿元。投资建设发展之快、规模之大令人瞩目。61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2年来,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61年来,一批批骨干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建成投产,增强了全省经济实力,形成了现有比较齐全的经济结构,提高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水平,工业迅速发展,农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交通邮电突飞猛进,教育科学文化及住宅和城市建设都有很大发展,为全省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充分肯定投资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经济发展中与投资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

    (一)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问题

    投资、消费、出口构成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这三驾马车中,出口(尤其是净出口)的多少依赖的是外在因素,投资和消费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在这一关系的处理上,河南省与全国一样存在着投资占比过大,消费拉动相对不足的问题。2006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高达52.44%,比上年增长了3.84个百分点;河南省的这一数字为47.4%,比上年增长了5.83个百分点。200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高达55.65%,比上年又增长了3.21个百分点;河南省的这一数字为53.19%,比上年增长了5.79个百分点。2008年,全国为57.3%,河南为56.87%;2009年,全国为67.05%,河南为70.76%。投资占比如此之大,消费显然不足。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加以调整。

    (二)投资与产业结构比例失调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调整投资结构,进而改善产业结构。在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中,GDP的增长是唯一的衡量指标。由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作用,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投资总量的增长,在大力挖掘辖区内资金的同时积极引进辖区外的“外资”。当然,快速增长的投资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功不可没。但是,由于对投资结构重视不够,其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遇到了问题。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2009年全国三产结构为10.6:46.8:42.6,河南为14.3:56.6:29.1。河南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二产业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是农业大省,第一产业占比偏大有其历史原因。在第二产业中,资源开发型产业占有很大比重,比如煤炭开采、铝矾土开采、钢铁的冶炼以及水泥等。这些都是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第三产业是广泛吸纳劳动力的产业,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河南隐性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污染、耗能又较轻,反而发展不充分。

    投资的技术结构也是值得高度重视的。河南省的高科技企业比较少,用于高科技的研发与转化方面的投资也比较少。强化这方面的投资,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极其重要的。情况表明,河南的工业化还没有摆脱发达国家所走过的模式,还没有走上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三)可持续发展遇到了难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化的过程都伴随有环境的污染。我国的环境污染如今也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已和美国一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能源消费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已导致全球气温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