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
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有科学布局。本文从国家宏观区域尤其是促进中部崛起的大背景出发,立足中原经济区发展实际和比较优势,在吸纳和借鉴有关思想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中原经济区发展布局构想,概括来说,就是升级一个“轴”、强化二重“核”、构建三层“圈”、协调四大“区”、培育五条“带”,简称“一轴两核三圈四区五带”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 升级一个“轴”
这里要升级的一个“轴”,指以郑汴洛地区为主体的带动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最重要的增长轴,也是国家建设“四纵四横”之一即陇海经济带的核心区域,自东向西包括开封县、开封市区、郑汴新区、郑州市区、新密市、荥阳市、上街区、巩义市、登封市、偃师市、洛阳新区、洛阳市区、孟津县、伊川县、宜阳县、吉利区、新安县,以及义马市、渑池县,连绵长达280公里。这一带,区位优势明显,矿产资源丰富,交通比较发达,经济发展起步早,产业基础雄厚,经济实力较强,是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隆起地带,代表了河南发展的水平,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城镇分布和产业密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要努力把这一核心增长轴,升级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加速器和中原崛起的脊梁,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大都市连绵带、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制造产业基地、中部科技孵化与扩散中心、中部地区综合物流中心、国际知名旅游胜地、国家内陆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国家区域协调发展重要纽带,在中原经济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实施轴线开发,是国内外提高区域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成功经验。对这一地带,要尽快按照综合性、科学性、创造性、示范性的要求,超越行政区划界限,高起点高标准地统一编制规划。要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合理布局产业和重大项目,实现区域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产业集群高效延伸,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要加快推进郑汴洛一体化,在功能、城区、空间、产业、服务、生态等方面进行一体化建设,推进金融、旅游、交通、通信、会展、物流、管道等无障碍连接,紧密郑汴洛三大城市发展的关联度,不断提高这一轴线在我国中部和国家宏观区域发展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 强化二重“核”
强化二重“核”,就是要在中原崛起中,强化中原经济区两个最重要的核心增长极,一是以郑州为中心的核心增长极,二是以洛阳为副中心的核心增长极。从世界来看,只有大都市,才有各种现代化高端产业的集聚,才有国际竞争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因而成为经济、技术与社会变迁的核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区域文化与制度创新的发源地,成为连接全球性网络的节点。正是由于香港,才形成了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正是由于上海,才使得长江三角洲繁荣。从全国宏观经济来看,中原缺少像上海和香港那样特大城市的强力带动。所以,实现中原崛起,必须强力推进郑州、洛阳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做大做强,使之成为中原经济区现代化的火车头,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世界名城。
郑州作为我国陇海经济带与京广经济带黄金十字的交叉点,是国家建设中的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以及明显的信息优势、资源优势、科技优势等。要增强郑州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积极发展省会经济,通过产业升级带动各类要素市场的发展,不断强化集聚效应和综合辐射带动功能,提高在中原经济区的首位度,在中原崛起中充分发挥好龙头作用。要尽快将郑州建设成为与武汉实力相当的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这关系中部崛起的大局,也对全国宏观区域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为此,尤其要加快大郑东新区建设步伐,把大郑东新区发展成为环境优美宜居的以教育、金融、信息、房地产、物流、会展、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商务中心区。
洛阳是河南的副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仅次于郑州。洛阳工业基础雄厚,为中原经济区的工业大市,在全国工业布局中的地位突出,洛阳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科研力量强大。但目前洛阳潜在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主要原因,一是对洛阳在中原经济区工业重心的地位认识不足,二是洛阳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