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
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对原有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与补充,对于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宏大的理论体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从制度层面来看,可以将和谐社会建设理解为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建设。通过各项制度的协作,促进社会团结与社会整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受到其生理发育阶段的影响,同时受到外来环境的影响。个人需要与社会环境进行互动,家庭、社区、组织、社会构成人类生存的最主要的外部社会环境。因此,考虑个人发展也需要考虑外部的社会环境,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 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与架构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先行,社会建设滞后,出现了经济社会结构失衡的局面。各地普遍出现了用片面的经济指标来衡量地区发展的状况,忽视了发展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在这种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状况日益突出。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与经济建设相比,社会建设包括更为复杂而广泛的内容。从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来看,社会建设可以区别为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制度建设、社会环境建设,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社会建设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与作用。
1.社区建设。社区是社会成员聚集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单位,在我国,社区也是城乡居民的基层自治单位,这使得我国的社区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色彩。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个人、家庭直接在社区中进行互动与交流,其大多数活动都要在社区进行,在人际沟通与互动中结合成的社会网络对于满足个人及家庭的基本需要,实现个人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学界对社区的研究来看,一般认为社区有三大特征,即社会性、地域性以及共同的精神与意志。考察社区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这里主要从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情况、社区认同、社区建设等方面进行考察。
2.社会组织建设。社会组织独立于政府组织,在社会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与作用。从其一般特征来看,社会组织往往具有非行政性、非营利性、非竞争性的特点。基于这一特征,社会组织往往又被称为“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民间组织”、“第三部门”,等等。在“小政府、大社会”和“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大背景下,社会组织参与提供社会服务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民间组织在救灾、扶贫、环保、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积极参与各类行动,在促进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家、市场与社会三大领域和谐关系的形成也是现代公民社会的重要内容,这里主要从社会组织的数量、规模、专业性等方面进行考察。
3.社会制度建设实际上表现为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尤其是国家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与优抚安置的各项制度来为遇到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帮助,使他们渡过危机。建立现代的社会福利也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共识。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制度建设日益受到重视与关注,针对特殊群体尤其是老年人、妇女、残疾人、未成年人的多项制度与措施建立并发展起来;与此同时,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进一步发展起来,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都发展起来。对于社会制度建设的考察主要考虑到社会救助制度的覆盖面、覆盖范围、投入资金数量等方面。
4.社会环境建设主要指通过塑造一种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使所有的社会成员能够平等竞争,实现机会公平;同时,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相互关爱的社会氛围,促进慈善精神和利他主义的形成,增强社会成员的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整合。这里将捐赠行为、捐赠规模作为重要的考察内容。
本研究报告利用了2009年度郑州市社区调查的部分数据资料(这次调查共调查了郑州市内6个区,共发放600份问卷,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5%以上),并结合国家相关部门的公开资料(主要是国家民政部门的公开数据资料)以及其他相关材料对河南省社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二 河南省社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一)社区成员有一定的联系与交流,但其集体共同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社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