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建10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较为集中的区域,实施整体性保护。建立区域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标志着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一个活态的、整体性保护的新阶段。2007年6月9日,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诞生。福建省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从理念建构、实践操作方面做了开拓性工作,对全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河南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保护与传承中华文化生态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实践中,河南应学习福建的经验,做好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工作,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文化支撑。
2010年1月“两会”期间,民革河南省委在省政协一号提案《关于设立中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议》中提出:探索建立一批具有特色文化生态保护实验点,论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中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项目,保护相关地的文化遗产以及与文化遗产相关的自然环境、文化生态环境。2010年下半年,省文化厅组织有关专家,就民革河南省委提案提出的中原功夫文化生态、中原民俗生态保护等问题进行了调研考察和学术研讨论证,建立了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设立了日常工作机构,启动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工作;并将于“十二五”期间,组织评审和命名10~20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传承发展,维护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
为此,我们认为应建立以登封少林武术(功夫)和温县太极拳为主体的中原功夫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它不仅符合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说的“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且可以与构建华夏历史文化传承核心区相呼应,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一 建立中原功夫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有利条件
河南是中国功夫文化的发源地,是享誉海内外的功夫文化大省,目前拥有少林、太极、心意、苌家等数十种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传统功夫文化。其中享誉天下的少林功夫产生于嵩山少林寺,太极拳起源于河南温县,它们不仅在河南境内广为流传,而且通过不同方式和途径向海内外传播,为国人和世人所接受,成为中国功夫文化的代表。
登封少林功夫和温县太极拳处于嵩山文化圈范围之内,位于正在谋划中的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登封和温县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积淀、鲜明中原文化特征和嵩山文化圈个性,有着与武术(功夫)共生的厚重的民间历史文化,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生活、礼仪往来等活动中,都明显带有中原地区民俗崇拜、民间信仰特点,既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个性,又有所谓嵩山“文化圈”的独特性。丰富独特的自然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嵩山文化圈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这个区域空间又和河洛文化诸多元素共生共存,与中华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这一文化生存区域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着重要的范本意义。因此,设立以登封少林功夫和温县太极拳为主体的中华功夫文化生态保护区,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文化优势,而且将会从文化建设方面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以登封少林功夫和温县太极拳为代表的功夫文化既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征,又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以登封为例,其地名本身就具有名城文化的代表性。其所在的嵩山地区儒、释、道三教文化并存,还有着书院文化、武术文化、医药文化、天文文化、地质文化、庙会文化、皇室文化、节庆文化、婚丧嫁娶文化以及各种民间风俗、礼仪、文艺表现形式和众多的历史传奇、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系列等。特别是禅宗祖庭千年古刹少林寺和名扬天下的少林功夫,作为中国文化最为突出的代表之一,蜚声世界,成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少林功夫源于嵩山地区古老的民间好武习俗和传统,在特定佛教文化环境和历史演变中形成。它以少林寺武僧演练的武术为表现形式,以充分体现禅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