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10月 |
关键词: | 台湾劳动市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
一 前言
回顾2010年,台湾经济在国际经济快速复苏拉抬下,从年初起开始强劲反弹,一扫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之后所带来之衰退阴霾,经济成长大幅跃升,达到10.82%,创下23年来新高。尤其在美国经济复苏步调仍缓、欧盟经济受欧债拖累、日本经济曙光未现等国际经济景气动向阴晴不定之形势下,台湾经济能够再度创下如此佳绩,实在极为不易。
毋庸置疑,经济成长数据大幅上升,应归功于2010年台湾民间投资、出口等表现强劲,可以说是在“内外双需”两大引擎拉抬下所带来之快速成长与变化。然而,高兴之余,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台湾经济成长表现亮丽是否昙花一现,详细观察台湾社会大众是否与有荣焉。
简单地说,庶民对于2010年台湾经济成长创下新高所带来之荣景似乎仍无感觉。探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如下。其一,产业复苏并不同步,目前出口代工产业、科技产业表现较佳,而传统产业及占GDP七成、就业人口六成的服务相关产业在内需微温下,表现不如前者。亦即2010年台湾经济高度成长,系因科技产业投资设备增加与出口畅旺所带来之贡献,而能创造就业机会的传统产业或服务相关产业,并未完全复苏或有所成长,无形之中扩大了行业之间的薪资所得差异,使得贫富不均情形更加恶化。其二,尽管目前失业率已下降至5%以内,但失业率下降,并不代表庶民幸福指数提高,或是所得增加。此乃科技产业多属进口设备投资,出口则是台湾接单、大陆生产,两者均无法实质反映出增加了岛内就业机会。亦即现今经济景气复苏所增加的就业机会,除了公共部门所提供之短期公共服务就业之外,不少属于低薪临时工、派遣工等部分工时制或非典型就业形态,随时均有可能因经济景气变化而失业,此与庶民所理想之充分就业或增加所得,在认知上有所不同。其三,全球金融风暴之后,台湾内部游资泛滥,其中不少资金流向房地产业进行炒作,加上此期间的宽松货币政策,都会促使房地价格大幅飙涨,在薪资并无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更加使得庶民感觉相对贫穷。
另外,在台湾经济高速成长的同时,尚隐含诸多外在风险因素,包括:美国延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全球热钱到处流窜,进而推升能源、大宗谷物价格,除了影响台湾币值与进出口之外,其所牵连的物价恐将更进一步造成通货膨胀压力;大陆为了改善经济体质与提升产业结构,不再追求“世界工厂”地位,这种现象可以从2010年下半年度台湾对大陆之出口成长不如上半年度之表现,看出其端倪;欧债“地雷”不断引爆,不但影响欧盟地区经济复苏,而且亦会波及未来全球经济景气动向等。
由此可见,2010年尽管台湾经济表现极为亮丽,但是这些经济数据背后似乎未见乐观,2011年台湾经济成长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本报告除了先就2010年台湾经济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各项数据说明其成长现况与原因之外,将会针对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经纬与待解决之议题作一探讨,以及未来台湾经济发展所面对之问题与挑战加以分析,俾以对于台湾经济现况与未来有更进一步之了解。
二 台湾经济发展情势
众所周知,台湾先天资源缺乏,加上市场规模不足,是一个高度依赖国际贸易的小型开放“浅碟型经济体”,所以每在遭逢国际经济情势不佳之时,台湾经济就会受到一定程度波及。2008年美国掀起全球金融风暴之后,因欧美市场消费较冷而导致需求急速下降,直接影响台湾经济成长,所以相对亚太地区国家(地区)而言,外在环境变化对台湾地区经济之冲击显得更大,因此2009年台湾经济成长大幅衰退,不但造成失业人口增加,而且重挫岛内市场消费动能。可见外在环境变化,攸关台湾经济成长动向。兹将2010年台湾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现况分别罗列如下。
(一)GDP成长率
2010年台湾地区经济在大陆等新兴经济体的强劲成长以及欧美等先进国家之温和复苏拉抬下,经济明显回温,尤其是民间投资的增长幅度,更是创下近十年来罕见新高,对经济成长提供有力之支撑。与此同时,出口也随着岛外采购回温而逐季增加,在投资增加与出口扩张内外双需两大引擎带动下,2010年实质GDP已突破金融海啸之前的水平,经济成长更是因比较基期较低,创下1987年以来新高,达到10.82%(如表1、图1所示)。
表1 2003~2010年台湾经济成长率(按产业来源分)
图1 近10年来台湾经济成长走势
图1 近10年来台湾经济成长